第八百九十七章 操戈

犁汉 痴人陈 2277 字 5小时前

臧霸这边解决了小插曲,就令军中大将张布率领五千步卒先行出城,然后由杨福、马涛、彭玉三将率五营兵马乘船沿沐水而进。

而最后自己则带着骑兵五百、中军五营为后续梯队,向着东面的关羽部进发。

不过就在队伍刚出发的当天晚上,情况却有了变化。

外出的探子带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他们西面,也就是五莲兵的方向,敌军的人数只有数百人,而且防守非常薄弱。

此外探子还报来一个消息,那就是当地的徐州豪族们早就做好准备接应本军,一旦本军西进击贼,就会作为内应共同击贼。

五莲兵此时驻扎的地区是在沐水边上的一个叫道口的地方,他们就是在这里建立军砦扼守沐水的。

这一下子臧霸纠结了,因为从情报上来看这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战机。

敌轻备兵薄,正是他突出包围圈的最好时机呀。

敌军区区数百人,他有兵马万余,这还不是一击就破?

但臧霸又担心这里面会不会有计。

可他只是脑子一过,就觉得生死有命不想那么多,就是干。

于是他当即令全军前变后,直接调头转攻道口砦。

于是,当天刚拂晓,臧霸带着一万三千大军倾巢出动,沿着沐水浩浩荡荡的杀向道口砦。

……

而关羽这边,此前他的确动了让儿子入城去劝降臧霸的念头。

不是他对臧霸起了爱才之心,而是他在判断了眼前局势后,担心曹操的后手,所以必须抢占一个时间差。

如果他在莒县这边迁延日久,一旦曹操那边开始有所动作,他就会陷入被动。

可当自己儿子毫不犹豫的答应后,关羽却又沉默了。

因为他舍不得了。

他很清楚儿子入城劝降会遇到的危险,本来关羽好似觉得自己能舍得,但等真的看着儿子坚毅的目光,关羽到底还是心软了。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继续围困莒县,然后将更多的哨探放往青州,时刻洞察曹操那边的动向。

可他没等到曹操行动,却意外的等来了莒县城内的徐州军出动了。

关羽当然不知道臧霸的困境,他本来以为臧霸这些人是要占据莒县死守,现在这徐州军自己主动出来了,岂不让他大喜若望。

但当徐州军的方向是向西的时候,关羽就意识到徐州军是要往西溃退,于是没有任何犹豫,他就带着所部两千突骑,直接对徐州军展开追击。

……

太阳升起,温和的阳光洒在人的身上,昏昏欲睡。

此时,沐水边上的道口砦已经被徐州军围得水泄不通,军砦上空飘着浓烈的烟霾,巨木做成的墙体满是烟熏火燎的痕迹。

而砦外的旷野上,满是人头攒动,成千上万的徐州军汇聚在两岸,他们在一面面军旗的召引下,在野外开始布阵。

杨穆站在军砦上,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判断外面的徐州军人数不下万人。

但他却并不怎么惊慌。

此时军砦后方,也就是杨穆的身后,同样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来自附近数个县的义兵、黔首都在后面忙碌着,搬运物资。

而军砦内,三千左右的五莲兵义从全副武装,随时准备战斗。

这些就是杨穆的底气。

其实自出五莲山转战到琅琊、东海一带后,杨穆他们就发现这里的群众基础太好了。

原来泰山军在这些地方早就有了非常深的认同,自五莲山兵打出泰山军的旗号后,就不断有附近的里民们前来投奔。

此刻,这些老人、女人、孩子都在后方运输着物资,而青壮们则在砦内给五莲山兵做辅兵,可以说是真正的全家一起投奔泰山军。

其实杨穆并不知道,之所以泰山军在此地能有这样的声望,也和琅琊贼在地方上为害日烈息息相关的。

此地实际上早就成了一堆干柴,一直等到五莲山兵这一星星之火,然后就开始燃烧起熊熊烈火。

而杨穆在此地扩充实力后,就不断出击地方土豪,而他们就是在一次打破某个土豪坞壁后,俘获了一批要发往莒县臧霸处的书信。

也正是这件事启发了杨穆,让他想出了这条计策。

他要的就是吸引琅琊兵来攻击,然后就可以让北面的关帅带领大军从后方袭击,到时候他杨穆就可以为死去的五莲山众复仇了。

是的,杨穆就是要臧霸这些人死!

此时,杨穆继续观察着琅琊兵的状态,看到他们虽然人多,但依旧还是按照小帅领兵的原则分配队伍,就知道琅琊兵的组织度还是不行。

琅琊众的确是还按照着哪个小帅就领哪的兵来调度兵力的,而不是普遍如经制之师,按照什伍制来编练军队。

所以落在杨穆眼中,这才会出现这边兵力多,那边兵力又看着少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