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弟子郦食其就曾向刘邦说起过,项羽失败就是因为太小家子气,将士们有功就应该封赏,可项羽却把官印紧紧捏在手里摸来摸去,印角都磨圆了也不舍得给,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自然就没人愿意跟他干了。
刘邦深以为然,所以他对自己的手下非常大方。
这些人愿意带兵跟自己打天下,图的什么?不就是图个钱权地位,封妻荫子,为子孙后代谋个荣华富贵嘛,他们要自然就给。
在建国之初,刘邦一共封了七个异姓王。
燕王臧荼、韩王韩信、赵王张敖、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
封王之后,又一个问题摆在刘邦面前。
大汉国究竟要走哪条路?
是周制还是秦制?是邦国还是帝国?是封王还是郡县?
这东西没人能帮刘邦解答,这种国家大方向的政策问题,手下的谋臣可以议论,但最终拍板决定的还是刘邦。
那时候的刘邦,真希望燕枝活着,用那种可以预测未来的手段跟他说一说究竟该选哪一条路。
可惜燕枝已经死了,没人能给刘邦一个答案。
由于各地封王的现实情况,最终导致刘邦只能选择另一种妥协的国家制度——郡国制。
除了各个封王的地盘,其余一律郡县。
不过这种分法还是让刘邦很不舒服。
放眼天下地图,自己控制的汉国实际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地,燕、赵、楚、梁、淮南、长沙、闽越、南越等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地方。
天下虽然一统了,可实际还是诸王割据的,自己现在活着,这些异姓王可能还不敢造次,但是万一自己死了,自己的儿子继位,那些如狼似虎的开国功臣一个个可不是省油的灯。
后续也果然如刘邦所料,就在刘邦称帝几个月后,最北方的燕王臧荼就反了。
亲率大军平定了燕王的谋反之后,刘邦便下定了决心铲除所有异姓王,为刘家天下的安稳打好基石。
于是他开始找各种借口或封或贬或杀,到了去年,七王最终被他灭的还剩三个。
“先生告诉朕,淮南王英布会反么。”是夜,未央宫宣室偏殿内,刘邦坐在一张矮几上朝易承问道。
易承就坐在刘邦的下首,距离刘邦不过两米的距离,下午刚刚封了侯,晚上就请入内室奏对,可见刘邦对自己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