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向当地迁入移民无疑是投资商们需要考虑的成本之一,而当地过去又并非汉人统治区,对移民的吸引力有限。所以海汉只能大幅度削减包括赋税在内的其他费用,降低商家投资的成本,以此来完成招商。
不得不说这些措施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商人们在施耐德公布了招商项目之后,都纷纷主动举手认购。这其实也是在官方预料之中的状况,如果给出这么多的优惠之后还应者寥寥,那就说明海汉的号召力下降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而现在商人们的反应基本上印证了官方在战前的预计,即还是会有大量商家看准了当地的开发费用低廉这个特点,参与到开发马尼拉的计划当中。
小主,
而商务部为商家所准备的定心丸还不止于此,考虑到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收益有限,所以商务部还准备在马尼拉兴建一批专门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作坊。制作烤烟、罐头、香水,以及制糖、榨油、酿酒等等深加工手段,都可以为农产品带来更为丰厚的利益。
不过最先进的工艺和配方大多在海汉官方手里掌握着,而且很多工序需要用到蒸汽机之类的高端装备,所以其前期投资要比普通的加工作坊高得多。而且考虑到工艺保密问题,目前还很难有私人独力承包这样的项目,只能出资参股,由官方掌控生产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维护。
但即便如此,深加工项目也依然是让与会的客商们抢破了头,只要是跟海汉打过交道的商人,便明白这些这些先进的加工技术能让农产品的价值翻上数倍。这是真正值钱的东西,商人们都希望能够通过合作来逐步掌握这些市面上花钱也买不到的技术。
商人们以万元为单位争相加价,花钱如流水一般,这种热闹的场景带给了初次参与的李希深深的震撼。在此之前他对海汉的善于经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直到今天这个活动,只要施耐德出来说几句话,介绍一些尚在纸面上的计划,就能让这些精明的大商人疯狂砸钱,海汉的商业信誉有多么惊人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了。
而费策贤看到这种状况更是心中不是滋味,他前段时间才看过朝廷的邸报,去年大明为了应付内外战事,向各省加派税赋以支付兵饷总共三百万两。其中福建加派银十二万零八百零二两,广东加派银二十三万一千一百七十八两,这两地官府都是叫苦不迭,在递送朝廷的奏折上称加派银对地方压榨太厉害,民众已经苦不堪言,再征收赋税恐会激起民变。
但实际的情况又是什么样?或许底层的民众的确是没什么余钱来缴纳朝廷加派的赋税了,但在场这些来自福广的商人,个个都出手阔绰,恨不得要把马尼拉整个买下来,看起来哪里像是没钱的样子?
费策贤默默计算了一下,福广两地的商人在活动开始后出价的项目,加起来至少已经超过五十万海汉元,折算成等值的银两,比两省去年的加派银已经多了一半以上。费策贤很想去问一问无限喊苦说地方上已经没钱的那些官员,要怎么解释这些商人在海汉如此财大气粗的表现。
当然费策贤也能理解这些商人为什么不肯出钱捐助国家的战事,毕竟福广两地远离战场,不管是金兵南下还是中原内乱,对这些沿海地区的直接影响都是微乎其微,反而还会将战乱地区的人员和财产吸引到这些地方落脚,从而使得当地的经济出现病态的繁荣。
大明战事越是频繁,这些地方的商人反而越是容易赚钱,而将赚来的钱放到海汉人统治下的地区投资实业,显然更是一种稳妥的安排,这样就算大明有一天打得天下大乱,他们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