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武则天览表,嘿然不听。
字幕: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陈子昂因生于富家庶族家庭,从小养成任侠使气性格。十八岁时,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被官府治罪,这才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发愤攻读。
调露元年,陈子昂东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国子监学习,并参加次年科举考试,因落第不举,复还归故里金华山研读。
因博览群书,深钻经史,不数年便学涉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永淳元年,陈子昂自谓学有所成,再次入京应试,但仍不为人知。
直到文明元年,睿宗继位,增设恩科,陈子昂方才得以进士及第,官拜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虽属新进之官,但以直言敢谏闻名。
武则天当政初期,信用酷吏,滥杀无辜。陈子昂屡次上书谏诤,便为太后一党不容。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陈子昂因是蜀人,深知开凿雅州道艰难,遂又上书反对。因其言论切直,有不恭之辞,故被冠以“逆党”之流,受株连下狱。
垂拱二年,陈子昂出狱从军,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远征,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滞留边地十余年之久。
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北上,征讨契丹。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及当地人民生活认识尤为深刻。圣历元年,陈子昂因父亲老迈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迫害陈子昂;久视元年,陈子昂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卢藏用曾作《陈子昂别传》云: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王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毅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作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其所作此首短诗,便是《登幽州台歌》。虽只短短四句,共计二十二字,却是磅礴大气,读来令人豪气横生,悲壮感伤之情充塞胸臆。
画外音:陈子昂诗文革新,被当时士林普遍接受,其后盛唐诗文大多源于实际生活,内容亦是作者真情实感流露。由此唐代诗文从封闭走向开放,陈子昂开其先河,可谓懋功永垂。陈子昂又改革六朝骈文,开唐代散文风气之先。韩愈曾谓:“以风雅革浮侈,文林大器,质匪雕刻,学术钩深,风鉴诣极。”其以博大气象及丰富内涵,于初唐文学中展现独树一帜文学才思及革新主张,从而为其后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打下坚实实践根基。虽不为中兴名臣,但由此反而成就一代诗文大家,流芳百世。
字幕:垂拱二年,岁在丙戌,乃是公元六八六年。
春正月,太后武则天下诏,将欲复政于皇帝。睿宗李旦明知太后非出本意,于是奉表固让;太后也就顺坡下驴,复作无奈之状临朝称制,因而大赦天下。
二月辛未朔,日有食之。群臣皆云天象变异,大非吉兆。
当时右卫大将军李孝逸既克徐敬业而还,在朝中声望甚重。武承嗣等本来心怀嫉妒,更因其乃李唐宗室,便深恶之,数次上表进谮于太后,将其左迁为施州刺史。
此举一出,群臣惶悚,议论纷纷。
太后联想至日蚀天变,恐为李唐宗室利用,便命铸铜为匦,置之朝堂四方,以受天下表奏疏铭。其东侧之匦名曰“延恩”,凡献赋颂及求仕进者投之;南侧之匦名曰“招谏”,凡进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进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每日于散朝之后,以收天下表疏。
因有攻讦阴私和谤讪朝政之表疏,武则天遂令正谏、补阙、抬遗官充使监察投状,然后方许进封。此铜匦密奏之制,一直延续至五代时期,可谓流毒无穷。
铜匦初置,便有人密告侍御史鱼承晔之子监鱼保宗,曾教给徐敬业制作刀车及弩之法;其后徐敬业起兵造反,以鱼保宗所作兵器杀伤官军甚众,亦同谋反重罪。
武则天得其密奏,鱼保宗于是伏诛。
就此之后,乃盛开告密之门。诏命凡有前来告密者,臣下不得过问,且皆要供给告密者驿马,并供五品官馔食,使直诣行在投书,或当面告发。
虽是农夫樵人,武则天皆都亲自召见,并使廪于客馆,官家给付饮食路费。所言如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所告不实者亦不究问。
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朝中文武无不重足屏息,生怕有朝一日中招遭陷。只要有告密者上书,武则天便命将被告交付酷吏鞠审,酷吏则竞造讯囚酷法,以坐实枉罪邀功。
于是酷吏满朝,以来俊臣、周兴、丘神积、索元礼、侯思止、万国俊等人最为知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字幕:来俊臣,雍州万年县人,无赖出身,不事生产。生性诡谲奸诈、反复无常、凶险邪恶,因犯奸盗罪被捕入狱。
来俊臣在狱中最爱妄行告密,捕风捉影,或捏虚为实,向狱吏告发邻舍熟人隐有重大罪行。由于多属无中生有,狱吏屡次查无收获。
刺史王续大怒,便将其杖责一百,来俊臣这才暂告消停。
不久之后,王续因犯事被朝廷诛杀,来俊臣趁此机遇,继续揭发王续有重大罪行,并以自己曾因揭发王续,而招致痛打经历为证。
武则天见其举报大悦,立刻接见,以为忠贞之士,累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其后未久,武则天见来俊臣用心尽力,便将大部分告密重案交由其审理。来俊臣本是无赖小人,一旦手握权柄,便即大施淫威。被告中凡有不合自己心意者,必坐罪杀之,并行株连,长幼都要坐连其族。为侍御史不到一年,便杀无辜者千余家。
由是满朝文武大臣噤若寒蝉,没有敢于轻易进言者。
来俊臣因出身低微,深恨世族公卿大夫及朝中清要权贵,便与亲信侍御史王弘义、侯思止联手,专门诬告卿士大夫,不论春夏,杀人不断。当时在丽景门内设置监狱,犯官只要进入此门,百无一生。
王弘义亦是通过告密得升御史,人称“白兔御史”,则将丽景门戏称为例竟门,意谓凡是进入此门者,照例完蛋,无可幸免。
来俊臣又命党羽朱南山等人,编制《告密罗织经》,共有数千字,按告密内容分例成细目,并布置怎样罗织罪犯事实缘由,命党羽照此告发。
党羽依其指令,投书于匦院,必使皇帝知道,而武则天又必多委来俊臣审理。
来俊臣就诸刑之外,又制造刑具唤做“突地吼”,是以木为枷,置犯人于其上,在地上不住转圈。犯人不胜其眩晕,则便顺承其意胡乱招供。
又制造“见即承”,更有“铁圈笼头”,便如紧箍咒,套在囚犯头上,逐渐在铁圈中加上木楔,使犯人头痛欲裂,随即招承。
还有各种名号刑具数十种,大致都是如此。
囚犯不分身份贵贱,但入刑室,则一律先将枷棒掷地,对其言道:此即刑具也!
见者大都立即魂飞魄散,无不自诬谋反。冤狱即成,武则天又以高官厚禄重赏,因此众吏争比残酷手段。
文武官员将要去上朝,必与家人诀别道:不知此去,到晚间还能否再见?
酷吏因出身贫贱,大都不学无术,又本性残忍,生来痛恨名流雅士,于是尽展滥杀之能。即便遇朝廷下达大赦之令,亦必令狱卒先杀重囚,然后宣示。因恐其遇赦之后复得重用,再来报复自己,全是一副小人肚肠,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更因武则天多次赏赐以张其权,故此天下惶恐,人人自危。
酷吏中又有胡人索元礼,因告密召见,擢为游击将军,令案制狱。索元礼性极残忍,每鞠推一人,必令攀扯数十百人以为同犯,以彰己功。
于是周兴、来俊臣纷纷效之,罗织之风大起。
周兴绝不同于来俊臣等粗陋无文,实乃是出自书香之门,进士及第,精通律法。初授河阳县令,再迁尚书省都事,自谓身怀大才而仕途不顺。
此时因见武则天重用酷吏,便即自甘下贱,积极迎合太后需求,广泛罗织罪名,迫害宗室大臣,便得迅速提升,累迁尚书左丞、刑部侍郎。
周兴又求拜来俊臣为师,与其共同研制诸般奇巧刑具,更发明出“定百脉”、“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许多名号。
又或以椽关手足而转之,谓之“凤凰晒翅”;或以物绊其腰,引枷向前,谓之“驴驹拔撅”;或使跪于捧枷,累甓其上,谓之“仙人献果”;或使立高木之上,引枷尾向后,谓之“玉女登梯”;或倒悬石缒其首,或以醋灌鼻;或以铁圈毂其首而加楔,至有脑裂髓出者。因此酷烈,太后愈以为忠,益宠任之。中外畏此数人,甚于虎狼。(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