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病百生的朝廷,已是大厦将倾。
五月初六,是董昭到兵部上任的第一天。
清晨,当他穿着一身崭新的官袍,走入兵部署衙内时,兵部尚书周苗早已带着一帮官员在等着他了。
“周大人,您这是?”董昭看着以周苗为首的兵部官员都聚集了起来,带着一脸笑意看着他,颇为不解。
“董大人,今天是你第一天上任,周某自然要给你接风啊,顺便让你认识下兵部的这些同僚,以后大家就是同一个衙门的人了,可要互相关照关照啊……”周苗拱手道。
“周大人真是折煞下官了,下官不过一个军器监主事,而您可是尚书,哪能劳您如此大驾呢?”董昭打起了官腔来。
“董主事,你可是大英雄,我们兵部,最需要的就是你这种能文能武的人啊!”一个个子稍矮的兵部官员道。
“诸位太客气了……改天,下官一定设宴答谢诸位同僚,还请诸位不要推脱!”董昭拱手道。
“使得使得!”周苗等人的脸上带着热络的笑意。
在周苗的介绍之下,董昭认识了两个侍郎,三个监事,还有七八个其他官员。当然,兵部远不止这点官,但是,担任主要实权职位的就这些人了。
董昭一一认识了这些人后,终于是在周苗的带领下,走向了属于他办差的地方,军器监。
军器监,总掌军器制造的政令、技术与装备,乃是朝廷极其紧要的部门。其位置并不在兵部署衙之内,而是在京城之内靠着东南角的位置,这里距离民居相当远,是在朝廷特意划出来的一块地上修建的。
当董昭从兵部拿着印信出来,骑着马到城东南,一路走到军器监,看着那气派的朱红大门,以及大门上的“军器监”三个大字时,也不免心头一震。
“这里,就是军器监了,董大人,以后呢,你每天就来此处就好了,辰时进来,申时回家。”董昭身边的周苗如是说道。
“呃,周大人,下官不用去兵部点卯的吗?”董昭疑惑道。
“不用,你是军器监主事,只要管军械制造就行了。”周苗带着笑容道。
“哦,那还行,那就多谢周大人了。”董昭对着周苗一拱手。
周苗哈哈一笑,随后两人下马,在一队侍卫的带领下,走入了这军器监之内。
既然是军器监,按理来说会热闹的很。董昭想象着里边有很多作坊,每个作坊都在打造不同的东西,有的是铠甲,有的是刀枪,还有的作坊在打造火炮……
可是与想象的不同,军器监里安安静静,并没有锤铁造刀的叮当声,也没有到处跑来跑去的工匠伙计,甚至来迎接他上任的小吏都没有!这就让董昭皱眉了……
“周大人,这里边怎么这么安静啊?制造器械的话,不该有很多嘈杂的声音吗?”董昭问了出来。
周苗苦笑一声:“打造器械?哎……朝廷没钱啊……”
“没钱……”董昭一下就明白了。
“是啊,连年打仗,朝廷早就没钱了,能分到兵部的钱,都用来发官员的俸禄,以及军士的军饷了……至于打造器械铠甲,呵,禁军御林军又不打仗,能省则省好了……”周苗说出了这番让董昭有些意外的话来。
“所以,我就算来了军器监,也无事可做?”董昭问了起来。
“不,那还是有的,你是主事,你下边还要管着人呢。虽然没钱打造器械,但是库房内还存着打造好的兵器呢,若是有人偷,你还是要担事的。”周苗解释道。
“还有人偷兵器吗?”董昭撇了撇嘴角,这让他吃惊不已,偷盗军械可是死罪啊……
“当然了!这可是朝廷的兵器,大部分都要比民间的要好,朝廷打造的刀剑,若是运到江湖上卖给那些侠客,那可是上十两银子一把呢!”周苗说完忽然捂了下嘴。
“周大人你好清楚啊……”董昭笑了起来,果然水至清则无鱼,守着这么大个军器监,没人动心是不可能的。毕竟,一把兵器卖十两银子,对于黎民百姓来说,已经是个庞大的数字了。
“呵呵……”周苗打了个哈哈,“董大人,你调到此处之后,可要注意防范那些小贼小偷啊,虽然没钱打兵器,可库房内的也不能丢啊……”
“下官省得。”董昭朝周苗作了一揖,算是答谢他的教导了。
随后,在周苗的带领下,他参观了军器监内的作坊,这些作坊里毫无疑问都是打造各种器械的。军刀、长矛、铁戟各种冷兵器的锻造模具让董昭开了眼。除此之外,还有旌旗、锣鼓、马鞍,铁索等作坊,更是让董昭大开了眼界。
但是这些作坊里,仅仅只有些人在搬运器材,擦拭工具,清理犄角旮旯……没有任何一个作坊是在打造器械的。
董昭看的直皱眉,自己难道被分来了一个清冷衙门不成?看着这偌大的军器监,一个问题立马出现在董昭脑海里。
董昭直接问了出来:“周大人,现在没事可做,那这里边大部分人都哪去了?这么大的地方,足够容纳数千人的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苗叹了口气:“没事做自然就放假了啊,所以就只留了些人看守而已。等到有事做了,那些人自然就回来了。”
“原来如此……”董昭若有所思道。
周苗带董昭熟悉了一番之后,就离开了军器监,让董昭留了下来。
董昭在这军器监内四处走着,他走到刀枪坊内,一眼扫过去,就看到了那炼铁炉,那高大的炼铁炉已经很陈旧了,炉子旁边只有个老工匠守着,炼铁炉底下并未点火,炉灶都是冷的。
董昭震惊不已,按理说,这军器监内,应该是红红火火的,可是却冷冷清清,让他心中一凉。
如果军器监都成了这副模样,那这朝廷看来是真的不行了。
“参见大人……”那个老铁匠看见穿着官袍的董昭来,当即起身佝偻着身躯朝董昭行礼。
“免礼。”
董昭看着这个老铁匠,和煦的笑了笑:“老人家,您在这待了多久了?”
“三十年了。”老铁匠答道。
“这么久?”
“是啊,您是我见过的第十个军器监主事了……”老铁匠带着一丝叹息道。
“这么巧啊?”董昭并不在意这些,他问道:“老人家,这个作坊既然没打造器械,您还守在这里做什么呢?”
老铁匠闻言,顿时浑身一颤,当场就跪了下来:“大人,您不要赶我走啊!作坊内虽然没有器械可打,可是老朽每天都擦拭这些器具,让这坊内干干净净……”
董昭连忙扶起老铁匠,和煦道:“老人家,我没有要赶你走的意思。”
“真的吗?”
“真的。”
老铁匠抬头,“大人,自去年八月以来,因为朝廷没有打造器械的想法,于是就停了工,到如今都未开工。于是上一任军器监主事,便自作主张,遣散了这儿的大部分伙计与工匠,只留下了少部分人看着,而老朽幸运的留了下来。”
“不是说放假吗?遣散又是什么意思?”董昭惊道。
“遣散自然就是解雇了啊!大人,因为朝廷停工了,所以那些工匠与伙计留下来也没事做,还要吃饭还要领工钱,于是,上一任主事就……”老铁匠说着眼泪的流了下来。
“那您留在此处,还有工钱领吗?”董昭问道。
“有,不多……有事做的时候,一天是一百文,可没事做,一天守在这里,就剩十文……”
“十文?”
董昭震惊了,这里边贪污有多严重可想而知了。遣散工匠与伙计,克扣工钱,塞满了那些人的腰包,这简直无法无天!
而且,这可是军器监,造兵器的,把人都遣散了,真打起仗来怎么办?
董昭忽然想起了当初在干水关打仗的事,那时候火炮动不动炸膛,让苏博极为恼火!而在南岩剿匪时,饶丰县的官兵衣甲都是残破生锈的,至于器械,就更不用说了。
董昭明白了,原来自那个时候起,朝廷的根基就已经烂了……
“老人家,这样,你去把这儿剩下的人都叫到军器监大堂里去,我有事要跟大家说。”董昭朝老铁匠说道。
“好……大人,您不会遣散我们吧?”老铁匠担心起来。
“不会的,您放心好了。”董昭摇了摇头。
半晌之后,军器监大堂之内已经站满了一百多人,这些人里边,有大约三十来个跟老铁匠一般的匠人,而剩下的七十多个,都是看守的侍卫与小吏。
董昭看着这些人,顿时眉头一紧:“军器监十二坊主事何在?”
这一问,问的那些人面面相觑,都没一个回话的。
董昭脾气一上来:“十二坊主事呢?都死了吗?来个人给本官回答一声!”
这时,人群里闪出一个熟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早早调来军器监的邵春,邵春道:“回大人,那十二个主事都在家里睡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