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吕程向吕逸飞问起自己的身世

鸿缘的新书 鸿缘 1525 字 3个月前

吕逸飞一生转战大江南北,江西,是他向往的地方,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呐。他知道孙子因为没有户口,进不了正规的学校,可他更知道孙子很聪明,学什么都不费劲。

他也琢磨:儿子上学总被老师留下。

青莲说过不少次:“交了学费,总在教室外头站着,这算怎么回子事啊。”

自己是怎么怼青莲的,他也记得真真的:“那叫‘总在教室外头站着’吗?你以为你儿子是卫兵啊?那叫‘罚站’,你懂不懂啊。”

看来啊,还得说是群莉聪明啊。一想到这儿,他就闹心。群莉一去不回头,孙子越来越大了,就他脑瓜子那么灵光,啥事能瞒得住他啊。来江西这一路上,也没听见他叫邱枫一声妈,难不成他是猜到什么了?

吕逸飞心里着急,但也不能催儿子,就算群莉娘真的像她嘴上说的那样,乐意邱枫和老儿子结婚,自己也不能显得太积极。老儿子是青莲的心头肉,吕逸飞自从妻子青莲走后,努力帮着老儿子,他心里想的就是要让青莲放心。老儿子书念的不好,现在还是能干点儿事的,可偏偏这婚姻大事,这么些孩子里数他不顺。他倒好,吊儿郎当,不想想我这老头子,还能活多久?

江西,一片红土地,中国革命的摇篮,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但解放这么多年了,老区人民的生活依然很苦,这不能不让吕逸飞心痛。

他在北京成才学校,跟汪富贵接触不多,但到了这里,他和这位汪总成了抵足而眠的忘年交。吕逸飞自己出身穷苦,没上过什么学,但做政委多年,跟在首长身边时,首长总督促他学习,他于是也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他发现,汪富贵也是一个爱读书,有想法,又肯干的年轻人,他想:应该让一鸣多跟汪富贵接触接触。

在江西的山峦之间,留下许多红军的足迹。吕逸飞想让吕一鸣多走走转转,看看他能“创意”出什么不,他想:应该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的日子。是老区人民支持了中国革命,这里有的村几乎家家都有红军,都有烈士。

像孙子这一辈人,一定要让他们记住这些先烈,不能忘本。他现在觉得,送孙子来江西是明智的,还不光是为了让邱枫离孙子近些。

在吕逸飞的倡议之下,汪富贵定期带成才学校的学生们和厂里的职工们去缅怀先烈,慰问烈属,这也成了他们的办学特色。吕逸飞住在江西成才学校,当起了顾问,常给学生们讲革命历史。他也常跟汪富贵探讨,总是作报告不行,应该有什么央视更能吸引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愿意去回顾这段历史呢?

邱枫对吕程的变化不是没有心理准备,但她的确没想到会来得这么早,她怀疑有什么疏漏,是不是什么人走漏了风声。但她也没时间考虑那么多了,就只是疲于奔命地奔波于青岛、威海、北京与江西之间。尽管她已经有了驾照,但还是觉得开车比坐火车更累,只是坐火车不方便带东西,而且经常晚点。

每次吕一鸣开车带她去江西,她都会在车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她不知道,吕一鸣心里有多难受,一路上看她睡在后座上,想跟她聊都张不开嘴。

邱枫现在怕见到干爹,既怕他催婚也怕他不催。她心里明白,老人家不催的时候,其实心里更煎熬。可是看看吕程现在看自己眼神,她明白,吕程已经在怀疑他自己的身世了。她很为难,她的确想跟群莉面对面谈谈,否则自己就这么跟吕一鸣结婚,没法向很多人交代。关键吕程是个高智商的孩子,再把他蒙在鼓里,是对他的不尊重。

吕逸飞牵着吕程的手走进红军纪念馆,馆内庄严肃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吕逸飞伫立在一幅描绘红军强渡湘江的油画前,他目光凝重,久久不语。记忆又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耳边又听到炮声、枪声,吕逸飞的眼眶噙满了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