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南洋的新移民(下)

买活 御井烹香 3051 字 4个月前

一顿出人意料的丰盛午饭,让新移民们的心情有了显著的改善,他们和这批早来的开拓者之间门,也少却了几分生疏,由于来到南洋的缘由,是不太方便讨论的,因此,话题被有意地集中在了本地生活之上,张安、张定两兄弟也很快放下了对故乡远亲的牵挂,热情地为他们介绍了起来。

“光是从种田说,咱们南洋的农场,肯定是比广府道那里的农民日子过得好些,吃得好——也远没有那么辛苦,主要是因为这个地方不太需要赶农时。”

吃得好,这已经是证明过的事情了,不那么辛苦的道理也是令人信服的。种田辛苦不辛苦?辛苦,这辛苦里有必须去下力的苦,譬如犁地、栽秧、收割,还有后续对稻谷的处理,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活计。但除了下力的苦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张阿定说的,赶农时的辛苦。

赶农时,就等于是把力活全都集中在几天之内,必须干完,这样自然是加倍了力活的辛苦,比如说,在广府道如果想种双季稻,那就必须双抢——这边抢收,那边抢种,抢收的是一系列苦力活,抢种的也是熬人的活计,如此怎能不辛苦?每年双抢甚至都是有人落下大病,乃至活活累死的,但双抢又是必须的事情,因为倘若不在有限的农时内,把农活全部做完,秋稻就要错过了天气最好,最适合灌浆的时间门,要大量减产,甚至是绝收了。

但是,这样的事情在南洋是不太存在的,因为南洋就没有农时的说法,这里的天气,只要水利允许,一年中什么时候下苗都完全是可以的,哪怕是雨季,也没有终日阴雨的,多数都是有阵雨后迅速雨过天晴,日照一样充足,这就导致南洋并不太存在赶农时的辛苦,同时,南洋的农户又把稻谷的后续处理完全交出去了——他们只管最初的脱粒,那也有脱粒机,脱粒之后,再摊晒几天,就用相当便宜的价格,把稻子卖进城里去,或者换来成品米,作为自己的口粮。

从砻谷到最后舂米,那繁杂的工序完全免除了,省下的力气可不止一点半点,这么做也不完全为了偷懒,主要是因为,南洋这种宽泛的农时,以及普遍存在的农场形式,使得农场的规划充满了南洋的特色——农场的土地并不是一批下苗的,而是分区域,渐次栽秧,也就渐次成熟。也就是说,一年中许多时候都有稻谷成熟,始终有一些稻穗需要脱粒,也有一块区域在翻晒稻谷。

这么做的好处,是对人力没有那样消耗,对场地的需求也少,范老实等人是知道的,哪怕是在土楼里,收成时,族人也会因为晒稻谷的场地而发生口角,同一时间门内大量收割,那么就连这种晒稻谷的场地也都成为要争抢的资源了,甚至有些人家,还会因为场地被人先占去,自家的稻谷没有及时翻晒,遇到阴雨后发芽了,记恨上这个仇家,或者是仇杀,或者是阖家上吊的都有。南洋这种次序种植的方法,虽然非常的新奇,但一旦说起了客家人的土话,讨论的又是种植这样的问题,这些农民就一下变得非常的敏锐和开明了,他们立刻就意识到这样做的好处。

当然了,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坏处,那就是全村出动,合作干活对稻谷进行处理的景象也不会有了,砻谷、筛稻、扇稻、磨壳、舂米……这些事情都有特制的家什,是很麻烦的事情,张罗半天只为了一两亩地的收成,在人力上是很大的浪费,而南洋这里的劳力又很紧缺,所以他们也不完全是因为懒惰,只是因为实在不划算,这才宁愿把稻谷直接卖给过路商人,和他们换成品米——

“买活军有这样的车队,专门在农场周围,拉牛车慢慢的走,用米换稻谷,他们车上还有很多针头线脑,也卖报纸,定期过来,有什么都能用稻谷和其余农产品来换。”

“如此,倒是省不少事!”

“也就是平地里了,走路方便!才有这样的好事儿,我们老家本来在山坳里的,货郎两三个月来一次都不错了,拉什么车!便是货重了些,都怕翻下山路去!不消说了,他们肯定是不收稻谷的!”

三户新移民的话匣子陆续也打开了,他们脸上焕发出了光彩,彻底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气候炎热的平原地带,农户的日子真比山区要好过得多。好处实在是多种多样的,很多时候,平原就意味着很多山区人民压根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比如说,便利的交通。

“车也去我们林场吗?”

已经开始主动打探林场的生活了,这在张阿定来看自然是好事,他热情地说,“当然来了!这个车它不止是为了买卖东西,还有一些特别的用意,除非是雨季里道路完全烂透了,不然它就必须要一圈一圈的走。”

用意在何处呢?这也是移民们没有想到的——在于把土地压实,不让周围的植被蔓延过来,遮蔽掉好不容易开出来的道路。“这些都是新修出来的路,必须要有人时不时的经过才能维持,听说以后干季的时候,还要让蒸汽拖拉机过来开一遍,彻底把土地里的种子压死了,否则的话,一个月没人走,那路就有点认不出来了!”

当然了,广府道的山间门小路,也很容易就会被树林掩盖,但那至少也是两三年没人走的才会发生的事情,移民们发现,南洋这里特有的气候,便利了农耕,却也让很多常识变得和广府道不同,如果还按老地方的思维来看待,怕是要吃亏。

他们不禁便钦佩起买地的官府来了,“考虑得倒是周到!别的不说,买活军的人,办事确实都是能干的,那条理,我们山里人赶不上。”这么看,输给买活军倒也是不亏。

“那是,买活军的吏目,倘若不能干可是要被降职的,有好法子的人立刻就顶上去了!要不然,一年多点,能把条理这么快捋出来?若是换了敏朝的官老爷们,一年多,官服都还没换好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