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继续1

植食性恐龙种类激增,板龙作为早期的代表,体长可达 6 至 8 米,凭借着粗壮的四肢和长长的脖颈,能轻松够到高处的树叶。

它们整日在繁茂的蕨类森林中穿梭,用角质喙切割植物,为自身的成长提供能量,数量也迅速攀升,成为陆地景观中的常见身影。

肉食性恐龙同样不甘示弱,腔骨龙身形矫健,动作敏捷,它们的出现填补了食物链顶端的空白。

这种恐龙体长 2 至 3 米,有着尖锐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常潜伏于暗处,以小型动物和幼年恐龙为捕猎目标,其出色的爆发力让猎物防不胜防。

时间推移到 2 亿年前,欧可斯坦星进入侏罗纪时代,这是恐龙真正的黄金盛世。腕龙以其惊人的体型震撼登场,它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陆生动物之一,体长可达 26 米,光是脖子就占了一半长度,当它站立起来,仿佛一座移动的高塔。

为了支撑庞大的身躯,它的四肢如同粗壮的石柱。每天,腕龙消耗大量的蕨类、树叶,进食时的场景蔚为壮观。

而在天空中,翼龙主宰着空域。始祖鸟作为早期的飞行恐龙,兼具爬行动物与鸟类的特征,它的羽毛虽然还不够完善,但足以助力它在空中滑翔,追捕昆虫或躲避天敌。它的出现,为恐龙家族开辟了新的生态领域,让生命的维度进一步拓展。

在水中,鱼龙和蛇颈龙争奇斗艳。鱼龙有着流线型的身体,类似海豚,四肢演化成鳍状,在海洋里快速游动,追捕鱼类。蛇颈龙则凭借超长的脖子和灵活的头部,潜伏在浅海,突然出击,将靠近的猎物一口吞下。

到了 1.4 亿年前,恐龙的进化达到了极致。霸王龙成为陆地王者,它体长可达 12 至 15 米,拥有粗壮的躯体、巨大的头颅和足以碾碎骨头的咬合力。

它的每一次咆哮,都令大地颤抖,所到之处,其他动物纷纷避让。三角龙作为植食性恐龙的代表,用头上三根尖锐的角和颈部的护盾抵御霸王龙的进攻,两者的争斗常常惊心动魄,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画面。

这一时期,开花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改变了恐龙的食物结构,也促使一些小型恐龙进化出适应新食物的特征。

整个欧可斯坦星,从陆地到天空、海洋,到处都活跃着恐龙的身影,它们以磅礴之势塑造着星球的生态,书写着生命进化史上最浓墨重彩的篇章,达到了无可比拟的巅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