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唇枪舌剑

身为副使,今日他代表赵都安上朝。

饶是消息早已扩散,但群臣听到陈红完整的讲述版本后,仍旧大为吃惊,殿上一时有些骚乱。

端坐龙裔的徐贞观神色冷漠:

“临封布政使胆敢犯下累累罪行,视朝廷威严如无物,诸卿如何看?”

前一句定调,后一句询问。

若是寻常案子,女帝这番话说出来,群臣就该顺着她定下的调子附和,主动提出严惩,女帝再点头。

然而,她话音刚落,李彦辅便竟亲自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说道:

“老臣以为,此事甚大,涉一布政使之清白,该当仔细核查,或再调太仓官员入京,待确认无误,再做裁断。”

亲自出马了?

在场官员一惊,一般来讲,涉及争论,都是先安排派内言官先开口,言官质询,名正言顺,也有回旋余地。

可这次,李彦辅却第一个跳出来表态,这已经说明了某种态度。

“呵呵,相国老成持重,再审之说倒也不算错,只是这‘清白’二字,未免不妥,”袁立笑呵呵走出,直面老对手,侃侃而谈:

“此番赵使君去太仓,破此大案,证人证言证据皆备,已是无悬念,高廉已是罪臣之身,可当不起这二字。

至于核查,我都察院昨日已仔细查验过证据,确如奏折中所说,一般无二,如此,便也没必要再拖延下去,理应尽快惩处,已昭告天下,国法之威严。”

你想核查再审?

没问题,我已经帮你复核好了。

李彦辅抬眸看向袁青衣,说道:

“查案当避嫌,此番太仓之行,乃陈御史参与,都察院来核查,又岂能作数?何况,这所谓证据中,可否有高廉认罪之供词?若无,便是存疑,一道堂堂布政使,岂能不容许其自辩,就予以定罪?”

你说你查了,就行了?避嫌懂不懂?

袁立嗤笑道:

“相国此言差矣,太仓之行,陈红只是副手,我都察院又有何避嫌的?是了,听闻相国与赵都安不睦,多有私仇,莫非,相国是因这桩案子是赵都安破获,才予以质疑?

总归不可能,是因高廉同为江南士族出身,乃同乡,而予以袒护吧?”

这话就太刺耳了。

李彦辅还没吭声,身后李党一名给事中已经跳出来开骂,质疑袁立信口胡言,诬陷朝臣。

都察院一方,也有御史跳出,予以凶猛还击,抨击李彦辅公报私仇,阻拦赵都安立功。

一时间,金銮殿吵闹一片。

双方阵营泾渭分明。

李党的策略是“拖”,想在审案流程上拉长时间,最好再多跑太仓几次取证,先争取出足够的活动时间,再想办法捞人。

都察院则主张尽快问斩,突出一个兵贵神速。

最终,女帝调和两边主张,轻描淡写下令:

“此案交由三司会审,最迟十日内查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