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那个是福县李家的小女儿李小娥,她爹几年前腿受伤残疾了,她娘是卖豆腐的,每日清晨走小半个时辰来上课。”
“一个是城西张家的张绣娘,她爹是码头上的脚夫,娘跟人跑了,家里还有个病重的祖母。”
张万荣压低了声音,如数家珍。
于棠欣赏的看了张万荣几眼,点了点头。
“那三个秀才呢?对我们给的书有什么异议吗?”
这书,是于棠托姬琦玉,找她一位忘年交写的。
当世大儒,名声赫赫,倒是把姬琦玉一个小姑娘引为知己,这事儿说出去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女主光环不是假的,这位大儒性格稍有些古怪孤僻,除了他夫人和姬琦玉,谁的面子都不卖。
他对姬琦玉偶尔提出的一些新式思想,接受能力特别强,还能举一反三。
这书便是如此,引经据典、抛砖引玉,将一些新式思想杂糅在其中,有理有据,耳目一新,不让人信服都难。
书中内容偏又没跳出这个时代的大框架,也不算禁书的级别。
思想解放得慢慢的来,层次递进,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没有没有,他们都大为推崇,还希望见一下这写书的大儒,我说人在京城呢,他们还说赶考的时候一定去拜访。”
“那就好,成分很重要,不管多优秀,对这书有异议的一概不要。”
张万荣应声答是“明白明白,成分,成分很重要。”
于棠望了他一眼,转身朝来路走去。
她这一路上都带着余安和,被身后的侍从抱在怀里,安安静静,懂事的不像个小孩子。
此时已经到了用午膳的时间,张万荣带着他们正好去云桂坊用膳。
云桂坊中,除了几样特色招牌的点心以外。
考虑到榈州人民的口味,还加入了不少本地化的京城特色菜,还有当地的小吃。
于棠看着都不像个点心铺子了,有点像现代那种广式茶餐厅的模式,这倒是又给了她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