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站在孤这边

朱楩拱了拱手,没有再继续回答朱允炆的问题,而是说道:“太孙,我并非父皇嫡子,其余兄弟也是如此。太孙大可不必对我们过于提防和猜忌。外敌来犯时,诸王会尽力抵御。如果担心难以驾驭,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朱楩的这番话可谓直言不讳,几乎要将朱允炆对藩王们的戒备心思揭露出来,但又没有明确点明。他的提醒方式十分委婉,暗示朱允炆应该放下对藩王的猜疑,共同对抗外敌。同时,如果朱允炆担心无法控制局面,应该从自身入手,增强实力和影响力。

这可以说是朱楩对朱允炆最后的善意提醒。尽管朱允炆可能并不具备成为一个优秀皇帝的才能,但只要他不对自己和其他藩王采取行动,朱楩便不会卷入朱棣与他之间的皇位争夺战。毕竟,如今作为朱元璋的儿子,朱楩更倾向于维护国家安宁,而不是参与内斗。

朱允炆先是一愣,心中暗忖自己要削藩这事儿知道的只有齐泰、黄子澄、练子宁和方孝孺四人而已,他们都是自己这边忠心耿耿的臣子,绝对不会出卖自己。但朱楩这话里话外,似乎都表明他已经知晓自己的计划,想到这里,朱允炆不禁皱起眉头,脸色愈发阴沉。

朱允炆沉默片刻,决定不再纠结,直接开口道:“罢了,十八叔,你文治武功都深得皇爷爷的青睐,孤也不防与你直说,如果你愿意站在孤这边,我可以保证你和袁氏一族世代昌盛繁荣。”

此刻,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仿佛一场明牌的对弈正在展开。然而,朱楩并没有继续紧逼,反而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太孙啊,看来您还是不太明白,我方才已经和您说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防着自己的家人。”

朱允炆这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其言下之意是,只要朱楩愿意向他臣服,那么便可以保留其藩王之位,无需前往封地就藩。同时,也暗示朱楩应安分守己地留在京城,过着悠闲自在的王爷生活,专注于繁衍后代即可。然而,对于其他藩王,朱允炆并不打算放过任何一个,该收拾的还是会毫不留情地动手。

朱楩的回应则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他所追求的并非仅仅是被囚禁在京城中的安逸生活,而是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和决心。他渴望能够有所作为,改变现状,以确保后世子孙不再遭受同样的苦难。尽管他与其他藩王相处时间不长,但他们毕竟是这具身体的亲兄弟。除了朱权、朱植、朱橞、朱松等兄弟外,就连朱柏和朱栴,他也不希望看到他们被轻易欺凌。朱楩的野心并不大,他无意争夺天下之主的位置,但他的决心也不小。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他的兄弟们,保护他们免受伤害。

两人良久都没再说话,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一般,安静得让人感到压抑。只有远处的树叶随风摆动发出沙沙声,这细微的声音在此刻显得格外清晰。

终于,朱楩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慢慢移动步伐,朝着袁巧儿离去的那个方向走去。当他与朱允炆擦肩而过时,他停下脚步,眼神坚定地看着前方,淡淡地说道:“太孙,父皇想要的是宽仁之君,不是只对南方士族与文臣宽仁的新君,而是要对天下一视同仁的新君,诸位亲王都是父皇的儿子,都是先太子的弟弟,谁都希望国朝安定,但谁都不希望国朝安定是用自己做的基石,想必父皇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儿子们殚精竭虑,还望太孙好好斟酌。”

说完这些话后,他并没有去关注朱允炆的反应与表情如何,而是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只留给朱允炆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朱楩心里很清楚,自己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接下来朱允炆到底会不会改变主意、放弃削藩的决定,完全取决于他今天有没有把朱楩的这番话听进心里去。

朱允炆站在原地,没有回头,但当朱楩向前走了两步时,他突然开口说道:"若想让天下长治久安,必须将权力集中起来。当年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我不希望大明朝重蹈覆辙,走上司马氏的老路。"

朱楩停下脚步,却并未回应朱允炆,只是沉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继续向前离去,其实,从长远角度来看,朱允炆想要削藩的想法本身并无不妥之处。毕竟,即使后来朱棣登基称帝,他也同样采取了削藩的策略。

然而,朱允炆所采取的手段太过简单粗暴,缺乏深思熟虑,因此遭到反噬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是否存在其他更为妥善的方式来稳固天下局势呢?朱允炆似乎并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反而一味地选择了最简单直接的削藩手段。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有些鲁莽草率。

离开了一段距离之后,朱楩边走边想,其实对于这个大侄子,他所做的也谈不上完全错了,只能说是有些操之过急,才造成了后面的局面,而他下手削的那几个藩王,除了湘王朱柏、还有周王朱橚,其他几人照罪责来看确实是应该削的。但是因为想要对燕王朱棣下手就把周王和湘王两个与朱棣最亲的藩王列入名单这就是他的不对了。

小主,

以前刚穿越来的时候,他是带着后世的历史滤镜的,看到燕王朱棣就觉得他一定是好人,是那个千古帝王,看到朱允炆就觉得他是小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