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
张汉水就和林平平赶往山下去村里叫人来帮忙,顺便分牛肉。
“水哥,明天早上几点去镇上卖肉?”林平平一边走,一边笑嘻嘻的道。
今天打猎有这么大的收获,可是把她给乐坏了,一路上的他脸上几乎挂满笑容。
“尽量早点,早去早回,镇上卖不完,可能还要去城里面,而且过年了,我们不得上城里采购一些年货。”张汉水回道。
一听去城里,林平平的脸上都是笑容。
平时的他也就在村里转转,镇上都很少去,一般来说,去镇上,一年到头也就两次。
主要是“交公粮”,夏、秋两季。
每个生产小队把收获的粮食收割、处理好到可保存的状态下,比如晾晒、清理等易保存,再打包装成麻布袋,由每个生产小队选一些农户一起运往公社的粮站。
交公粮,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偏僻较远的乡村,要把粮食运往乡镇上的公社粮站,都是十几到几十里的路程。
加上山路不好走,又远,路又没修好,也不大,六十年代的路一般都是泥沙路,坑坑洼洼的。
一下雨,泥路打湿,就成了泥巴,水坑,又滑又不好走,一脚踩下去,鞋子深入泥浆中,找都找不到。
有的时候,把脚给拔出来了,喔豁,才发现是光着脚,鞋子还在泥浆之中。
推个木板车、拉个牛车或驴车、马车啥的,车轮子陷入较深的泥浆之中,加上打滑,泥浆吸住,卡住等,拉都拉不出来。
交通工具,主要是靠人力推和牛马驴拉着走,运起粮食什么的也不方便。
再走几十里的乡村小路前往公社交公粮,每一架木板车装几百上千斤的粮食,加上路不好走,那是人累车也累。
好不容易用人力把公粮运送到公社的粮站,每个生产小队还要排队等粮站的工作人员质检后,才能顺利入库。
有的时候,一等就是一整天,或一天一夜,到第二天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所以这个年代的乡下交通工具以人力推车、肩挑等或牛马驴拉车为主,加上路不好走,每年两次交起公粮来很是不易。
还要注意天气,不要刮风下雨的天气交公粮,否则粮食受潮会淋雨,就交不成,又要拖回去。
毕竟湿的粮食会变质,发芽、霉变等,这样的粮食过不了粮站工作人员的质检,就入不了仓库,无法交接,要到合格为止。
一般来说,交公粮的时候都会挑好天气去,避免粮食受潮与运输顺利,完成交公粮的任务。
交公粮开始于1949年,取消于2006年,算起来一共是57年。
这57年的时光,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也是一段悠久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