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卖数据线的搞光刻机光源

仅此一项,就足以让他们成为当下华夏最顶级的光学企业。

因为在国内,根本就没有第二家企业能够商业化生产这种超高净度的镜片……

“为了制造这些光刻机的镜片,我们光是各种先进设备的投入就达到了一亿多美元。”

南江科技的研发总监曹星辰相当感慨:“除了设备还有研发团队,光是研发团队就有五百多号人,里面不少都是国内一流的顶级光学材料专家,很多都不是为了待遇来的,纯粹是为了理想来的!”

“然而即便如此,光刻机镜片的研发费用也比我们公司里的消费级镜片研发费用更高!”

“同时光刻机镜片的生产工艺极高,成本也高的很!”

“然而光刻机镜片虽然技术含量极高,单价也算很高了,但是出货量却是太小了。”

“到目前我们的光刻机镜片只有一个客户,那就是海湾科技,一共也才出货了两百多套,主要用于I线光刻机以及KRF光刻机,包括前道和后道光刻机。”

“最后算下来,这就是个赔钱买卖!”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光刻机的特殊性,从商业角度来说,恐怕没人愿意搞这种光刻机镜子。”

“投入太大,市场太小了!”

曹星辰说着的时候,都是有些感叹:“不过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领域的特殊性,所以我们研发部门里的很多专家们,才会愿意接受我们的邀请过来一起研发。”

“光刻机这东西啊,终究还是要有的!”

“这不,虽然这项业务一直在亏损,但是我们还是用尽全力,最终把这个被用于深紫外光源的镜片组给搞出来了。”

说到这,曹星辰嘴角都不由得弯起来……尽管嘴上各种抱怨,但是真正说到成果的时候,还是相当的自得!

作为一个国内老资格的光学领域的从业人员,曹星辰比谁都清楚国内光学领域的落后,也拥有一个追赶先进国家光学技术的野心。

要不然当初身为某研究院副院长的他,也不会在接受了徐申学的邀请后,毅然辞去了研究院副院长的职务,成为了南江科技的副总经理兼高级研发总监,全面统筹负责光刻机镜片的研发工作。

顺带还在南江科技的安排下,接受了隔壁广城大学的邀请,担任客座教授,教光学领域。

如今在自己的带领下,国内光学领域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技术突破,哪怕以后老了临死,他临死前最后一口气都得对人说:国产第一台DUV光刻机的镜片,老子带着人搞的……老子搞的!

必须说完才能咽气!

徐申学道:“辛苦曹教授了,搞光刻机嘛,哪有容易的!”

“不仅仅镜片这一块投资大,成本高,难以盈利,其他的几个子系统也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微盈利甚至亏损状态!”

“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要是把各子系统的价格拉高了,海湾科技那边也要撑不住,最后终端光刻机价格如果上来了,那么芯片厂商就更不会采购了!”

“如今这种状态,除了智云微电子那边的订单外,我们的外部订单也逐步起来了,前几天海湾科技还给我报喜呢,说是拿下了中芯国际的三台KRF光刻机订单!”

“加上之前的六台KRF光刻机订单以及十三台的I线光刻机订单,还有累计二十五台的后道光刻机订单!”

“我们在光刻机领域里,已经对外拿下了总计十九台前道光刻机,二十五台后道光刻机的订单。”

“如今这些还是国内厂商的订单,后续啊我们还在争取国外厂商的订单!”

“这订单慢慢多起来了,各种成本摊薄了,技术也逐步成熟了,后头才能赚钱嘛!”

做的各种事业里,要做最难搞的,就是这个破光刻机以及其他一大堆关联的半导体生产线上的设备!

因为技术不如国外同类产品,只能靠价格优势博取订单,同时一大堆芯片厂商对国产设备有极大的担忧……也就是前头有智云微电子打样当小白鼠,当智云微电子那边用利索了,没什么问题了,这些外部芯片厂商才会尝试少量购买几台试一试。

这搞的麻烦的很,至于赚钱……这破玩意根本不赚钱。

相对于徐申学在芯片设备以及原料领域里一百多亿美金的投入而言,现有的这点半导体设备领域的营收,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这巨大的投入成本。

但就算这样,也必须咬着牙继续搞。

收回前期的上百亿美金的庞大成本之类根本不指望,徐申学只指望后续这些半导体设备以及原料业务能够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并获得一定的营收维持的研发。

这,就是追赶的代价!

当然,徐申学其实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光刻机业务投入大,赚钱少的问题,因此但是刻意把诸多光刻机的子系统业务,都和智云/威酷旗下的供应链业务组合起来。

南江科技他们作为光学科技,赚钱的是智能终端的各类民用消费级摄像头……用这一块的业务来给光刻机镜片业务输血。

还有搞光源的南方光学,除了光刻机光源业务外,还有个副业是是搞充电头以及线材的……没错,就是看起来很低端,没啥技术含量数据线。

别看这玩意似乎没技术含量,但是供应量大啊,直接供应威酷电子和智云科技,每年拿到的营收也不少,此外也对其他厂商供应一些数据/充电线/充电头。

靠着这一部分的业务盈利,来支撑南方光学里投入大,不怎么赚钱的光刻机光源系统。

旁人看了都得沉默:你一卖数据线的竟然还搞光刻机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