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关于一些固有领土后期的计划

随着锦州的收复,倭寇在东北和内蒙以外的占领地陆续被我军收复,唐山,秦皇岛、朝阳陆续也被我军收复,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再次在汇合,这次汇合后也是在国内的最后几场战役。第五集团军已经开始逐步收复内蒙,随着时间推移,三个集团军最终将会收复整个区域,第三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的目标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区域朝鲜半岛和附属东瀛群岛,虽然目前被倭寇占据,不过早晚会收回到华夏自己手里。

第五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的目标是今年完成内蒙的收复,明年开始进一步收复外蒙,早在元朝时期,元朝将外蒙古地区纳入岭北行省进行管理,治所在和林。岭北行省是元朝最北方的行省,北至北海之地,西南至也儿的石河,西接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东南至哈剌温山,以勒拿河东接辽阳行省。这种行省制度的建立使得外蒙古地区有了较为明确的行政管理架构,加强了元朝中央政府对该地区的统治。

-作为元朝的“祖宗根本之地”,外蒙古地区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地位,蒙古贵族在当地拥有较高的政治权力和地位。元朝实行的“四等人制”中,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列为第一等级,在外蒙古地区更是如此,当地的政治、军事等重要权力基本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

外蒙古地区是元朝的北方重要防线和战略基地,对于抵御北方其他势力的侵扰具有重要意义。元朝在该地区驻扎了大量军队,以维护边疆的安全和稳定。外蒙古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原广阔,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元朝时期,外蒙古地区的畜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马匹、牛羊等牲畜的数量不断增加。畜牧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还成为了元朝对外交流和贸易的重要商品。

所以在几百年前外蒙和西伯利亚很多地方就是我国固有领土,作为我国常年拥有的土地,在明清两代陆续被外族侵占,华夏民族有权利也有义务收回来,华夏军政府秉承这个观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完整,不会放弃任何一处国土留在国外,就像东南亚区域,越南在清朝时期大部分时间是清朝的附属国。清朝继承了明朝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新君继位等大事要向清朝请封,清朝也会赐予印玺、服饰等,越南向清朝朝贡。泰国(暹罗)在清朝时期是清朝的附属国。暹罗定期向清朝朝贡,通过这种方式与清朝维持一种宗藩关系。

所以这些区域也是华夏军未来的目标,在明朝期间,马来群岛作为郑和舰队留下来的属国,马六甲海峡一直以来也是我华夏民族的场地。关于缅甸,清朝和缅甸发生过多次战争清缅战争。战争后缅甸向清朝称臣纳贡,双方维持一种类似宗藩关系,所以缅甸也是我国的区域!

这些区域都是明年华夏军必须回收的领土,当前还是需要进一步把倭寇赶出大陆,后面再一点点回收这些领地!

倭寇于1933年3月2日占领赤峰。赤峰在九一八之后就被倭寇占据,属于倭寇统治比较长的城市,里面的百姓一直希望得到解放,我军也是准备加快速度,快速解决赤峰。

1933年初,倭寇关东军第6师团所属36旅团、配属骑兵第4旅团等部队发动了对热河的进攻。热河省包括今天河北省北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地区。当时守卫赤峰的是汤玉麟部下属的骑兵第10旅,但旅长石文华胆小如鼠,听闻日军前来直接带领部队往西南的围场县撤走。随后,东北边防军第2集团军所属第6军团制下第41军所部117旅,由孙殿英亲自率领冒雪急行军赶到赤峰增援。孙殿英部与倭寇展开了激烈战斗,给倭寇造成了一定阻碍,但由于弹药、给养无法得到补充等原因,孙殿英部最终在请示上级后于当夜撤出赤峰。当天下午16时许,倭寇占领赤峰。

对于阜新这座城市来说,倭寇九一八事变后第一时间就占据了这里,这里作为重要的煤炭产区,围绕煤炭产业,一些配套的工业设施也在建设或发展。为了运输煤炭,倭寇对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进行了一定的改善和扩建,以便更方便地将煤炭运往倭寇或其他占领区。同时,为了支持煤矿的生产,一些机械维修、电力供应等相关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倭寇对阜新兴建了一些工厂也是围绕煤矿机械和煤炭加工的工厂,我国百姓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好处,反而被强行抓进各个煤窑做苦力。

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分别派出两支先行师,开始全速进攻这两座城市,其他部队开始往沈阳后方穿插,准备往东北最后的两个省份突进。

在向着阜新和赤峰进军的征途上,天空中传来阵阵轰鸣声,我军的空军部队如钢铁雄鹰般展翅高飞。上百架战机划破长空,向着倭寇沿路设置的防御工事呼啸而去。

飞行员们目光坚定,操控着战机在敌人的阵地上空盘旋。当发现目标时,他们果断地按下投弹按钮,一枚枚炸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刹那间,敌人的碉堡、战壕在爆炸声中被摧毁,火光冲天,硝烟弥漫。防御工事里的倭寇惊慌失措,四处逃窜,而我军的飞机则紧紧咬住目标,不给敌人丝毫喘息的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的轰炸机也朝着阜新和赤峰两座城市飞去。在城市上空,轰炸机群排列整齐,如同一把把利剑悬在敌人头顶。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炸弹纷纷落下,准确地命中了敌人的军事据点、仓库等重要目标。城市中的敌人陷入了混乱,他们的抵抗在我军强大的空中攻势下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