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真轻捋胡须,说道:“贾大人莫急,否定并非目的,乃是为求更妥当之选。我倒觉得金陵按察使周寿来可任吏部侍郎,他为人圆融,善于协调各方关系。但周大人在原则问题上,有时过于妥协,此乃其短板。”
李鸿汉反驳道:“马大人,圆融之人往往原则性不足,吏部侍郎需坚守正道,以防徇私舞弊。且周寿来在处理重要事务时,决断力稍显不足。”
王成景接着说:“那詹事郑天懋如何?他在学术上颇有造诣,且有治理一方的经验。”
贾瑀摇摇头,说道:“郑大人虽有学识,但学术与实际政务处理差异颇大,且其于官场权谋之术未必精通。还有,郑大人在处理紧急事务时,往往过于谨慎,可能错失良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鹏年说道:“要不考虑一下刑部右侍郎孙子安,他在刑部表现出色。可孙大人在刑部所积累的经验,于吏部未必适用。”
林之焕沉思片刻,说道:“孙大人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可刑部与吏部事务有别,不知其能否迅速适应。而且孙大人性格刚直,在吏部这等需多方周旋之地,恐怕会四处碰壁。”
李可正说道:“那兵部侍郎呢?难道就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比如辽东赵可东,他在军中威望颇高。”
贾瑀说道:“赵大人虽有威望,但他在战略谋划上稍显不足,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局。”
苏龙说道:“那宣大巡抚钱大人如何?他心思缜密。”
李鸿汉反驳道:“钱大人过于谨慎,在战场上可能会错失战机。”
众人又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言辞虽然温和,却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众人相持不下,争论许久仍无法达成一致。
林之焕无奈地摇摇头,说道:“诸位,如此僵持也不是办法,看来只能把备选名单写成条陈送入宫中,由陛下裁决了。”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贾瑀说道:“那便尽快整理,莫要耽误了正事。”
于是,众人开始着手整理备选名单,并详细写明每个人选的优缺点以及推荐或反对的理由。
马东真一边书写,一边说道:“希望陛下能从中选出最为合适的人选,以解当下之急。”
苏龙也附和道:“是啊,此事关乎朝廷政务的顺利运行,切不可马虎。”
李可正说道:“只盼陛下圣明,能做出明智之选。”
王成景接着道:“不管结果如何,我等也算是尽了力。”
陈鹏年叹口气道:“但愿陛下能体谅我等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