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三不知大元帅

顽贼 夺鹿侯 2197 字 3个月前

「师成我?」

刘承宗点头接过书信,示意赵可变先在一边歇着,招手让佛殿前侍立的羽林郎上茶,便将书信拆开看了。

说来好笑,他看这书信是赵可变私人送来,还以为是师成我那边出了什么问题。

没想到等他患得又患失地展开书信,看见的却是一份元帅府军工产业发展前景规划。

师成我建议,元帅府工衙应集中力量在兰州建立大军器局,暂不迁往关内。

刘承宗刚看个开头,眉头便不由自主地微微皱起。

随着关中平定,元帅军的火器缺口很大,大量吸纳降军,导致目前驻扎在陕西、甘肃的三十来个营的武器装备都不够数。

即使是单兵装备,从河湟运抵前线的补给线也太长了。

更别说关内和陇西,被六盘山分隔为两个地理单元,大量兵装的运送要依靠渭河。

物资通过陆运,再转渭河船运倒是并不复杂,只是渭河它……它有季节性断流。

都不需要考虑如今旱灾的年景,就算风调雨顺,渭河每年的三到五月也有人为的季节性断流。

因为渭河两岸田地太多,灌溉渠也太多,到季节各地用水,下游就断了,等到六月再发洪峰。

如今又是干旱年代,渭河的漕运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清。

关键战争,最常见的就是意外。

前线打着仗,后面漕运断了,兵装器械补充不上,那不直接崩盘?

但师成我有他的理由。

理由有二。

第一,是关中如今还是前线,大力开发矿山铁冶,砸下血本建兵工厂未必符合时宜,他们应该多一份准备。

这意思就是说关中没准今年拿在手上,明年再丢了呢?

不如兰州稳妥。

第二,则是以兰州为中心,拥有建立一个大军器局体系的全部

资源。

徽州陇西两处的铁、银、铅,会宁县的硝,文县两当的布匹,洮州的油料,西固的漆料,成县的纸和蜡,还有各处都有的木料、皮张,完全能够满足元帅府制造军器被服所需。

依靠河湟的轨道马车和湟水船运,青海等处的硝、铁、铜等原材料也能便利运至兰州。

一个产能更强的军工体系在兰州落成,既能让各式装备的产量再上一个台阶,也可以补充青海、甘肃、陕西三省的军事所需,更方便与藩属外贸。

就比如卫拉特的牲口、皮张贸易,乌斯藏的刚玉、宝石和牲口毛皮贸易。

说实话别的刘狮子都不太重视,但这个牲口贸易,对他来说确实是经济命脉。

用武器装备换取卫拉特的牲口,可以说是元帅府的经济命脉——去年他就靠卫拉特给运来五万头羊,把甘肃之役最难的粮草问题解决了。

其实平心

而论,五万头羊并不多。

除了那些没人的地方,哪个县还能没几万只羊?

但是赚的太多了。

就他卖那点武器装备,加到一块也就一万两千两银子的成本,搁他们这只能买一万六千头羊。

可是卫拉特赶着送过来的货物,五万头羊只能做个零头,还有十五万各式皮张、五千匹天山马、一千头牛和各类杂物呢。

最关键的是,卫拉特的羊,对元帅府来说属于地图外牧场,像变出来的一样。

自己家里的羊不能放开了吃,吃完就没种了;外面变出来的羊不一样,就算全做成军粮都没关系,不影响自己牲口的正常繁衍。

从这个方向去想,卫拉特贸易就非常重要了。

而师成我的信更是提醒了刘承宗,乌斯藏的火落赤三兄弟,也该每年赶着牲畜队回来探个亲。

不能一直窝在雪山上,要不然西宁府做那么多貂裘,卖给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