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悬金募死士

顽贼 夺鹿侯 2151 字 3个月前

土谁挖走了就是谁的,老百姓你刨一车、我刨一车,城墙几年下来就不像样子了。

各县没包砖的夯土墙,能维持墙的模样,靠的都是劳改犯。

罪犯修城墙劳改也是老传统了,秦汉时期叫城旦。

但城砖跟夯土不一样,青条石的不好偷,坏了又很显眼,更何况洛阳还是府县附郭,知府和知县哪个上任,都愿意把城墙修一修、补一补,更好看一点。

所以洛阳城的城建,有明一代,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到崇祯年,这座城依然是洪武年修出来的样子。

这也就意味着,这座城过时了,而且过时很严重。

它的防御假想敌,是洪武年间的敌人。

护城壕窄一点,够用。

但是在洪武年间的二百多年以后,火枪火炮的射程已经很远,这座城窄窄的护城壕,不够看。

除此之外,洛阳还是一座大都市,在周长八里有余的城墙之外、数丈宽的河壕之外,四关厢的郊外,全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宅舍、院落、亭台、庙宇。

城外二三里地的村庄建筑都连成片了,繁华且拥挤。

这是张一川敢带兵来洛阳,势在必得的最大底气。

明军很难在洛阳完成坚壁清野,那些建筑物就是他填平壕沟最大的助力。

既能作为掩体防御炮子枪子,又能便捷地拆除,用做填平护城壕的砖瓦木石。

只要填平城壕,两万农民军借助城外民居围起来打,城墙上的守军也没多少优势,城池陷落就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

张一川过来以后才发现,他找不着那座洛阳城了。

或者说洛阳城还在那个位置,只是被一些东西挡住了。

具体来说,是洛阳城外多了一道城墙,张一川派遣骑兵沿墙探路,饭都吃完了,骑兵还没回来。

最后足足等了将近一个时辰,骑兵才紧赶慢赶地回来报告,洛阳……扩建了外城。

人们在原本周长八里多府城之外,加筑了一道长达三十余里的夯土墙,把整个洛阳外围的村庄、园林、庙观统统囊括其中,保护起来。

现在的洛阳外城,外面不是窄窄的护城壕,而是将洛阳东南西北的四条河当成了护城河。

这他妈咋打?

张一川心说:妈的上次来这鬼地方,不是这样子的呀!

其实这是他的错觉,洛阳城的扩建,始于崇祯四年。

只是张一川上次过境河南府,这道高墙还有部分未修建完成,他们也没攻打洛阳,所以并未意识到这座庞大的城防工程。

从崇祯四年起,陕西、山西蜂起的农民军,就让河南府的官员察觉到了危机感。

毕竟洛阳城的护城壕确实窄得如同玩具,区区三四丈宽的壕沟,随便来一支农民军都能轻易填平。

二则是因为河南本地遍布的堡寨相互攻伐,三则是因为两次洪灾产生的灾民,成为地方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河南府的地方官员鉴于福王在崇祯朝做为皇叔的重要性,也为了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便规划了以工代赈。

官员们便借此时机在洛阳周围,几乎是沿着洛阳城墙上火炮最大射程范围,修了一道长达三十三里的土墙,作为洛阳外城。

这是一道令人生畏的长墙。

但张一川攻城略地、杀戮名王,兵力、军势、经验都有了巨大增长,斗志高昂正处在最好的状态。

如果只是这到高墙,张一川没什么好怕的。

这个时候别说面前只有一道高墙,就算把左良玉放在城墙上,他也不怕。

真正让他意识到刘承宗信中推测有道理的,是洛阳守军的斗志不对劲。

既然洛阳多了一道高墙,他就得想办法攻破高墙,要攻高墙,则必先在河上架设浮桥。

这也是张一川将营寨立于周山的原因,他得先伐木,取得搭设浮桥的材料。

万万没想到,他还没对洛阳发起进攻,洛阳的守军就先奔出来杀他了。

三百人,甲械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