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沸腾了,说是要抓纪律。车工小王说:“你大爷的,不见奖金长,还变着法克扣我们粮饷?”旁边的老张头瞪了他一眼,“小王,你这小子怎么说话呢。抓纪律也是为了咱们车间好,你看看最近这车间乱成什么样了。”
小王不服气地哼了一声,“老张头,你就是太老实了。这厂里效益不好,不想着怎么提高生产,就会拿我们这些工人开刀。”
这时,车间主任李刚走了进来,他听到了小王的话,脸色一沉,“小王,你这是扰乱军心。咱们车间如果没有纪律,就像一盘散沙。这次严打纪律,就是为了让咱们车间能提高生产效率,争取更多的订单,到时候奖金自然就有了。”
小王撇撇嘴,“主任,你这话都说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还不是我们工人吃亏。”
李刚皱了皱眉头,他知道小王说的有些情况是存在的。以前厂里也搞过几次类似的行动,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彻底执行下去。可是这次不同,厂长亲自下了命令,如果车间的纪律整顿不好,他这个车间主任的位置也保不住了。
“这次是动真格的了。”李刚严肃地说,“从今天开始,上班不准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准闲聊,不准干私活。一旦发现,扣除当月奖金。”
车间里的工人们听到这话,都纷纷抱怨起来。“这也太严了吧。”“我们哪有干私活啊,这不是冤枉好人吗?”
李刚看着工人们的反应,他心里也不好受。但他知道,如果不这样做,车间就没有出路。“大家先听我说。我们车间现在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隔壁的厂,他们的车间纪律严明,生产效率比我们高很多。如果我们还像以前一样散漫,订单都会被他们抢走。到时候,大家都得下岗。”
老张头叹了口气,“主任,我们知道你的难处。可是这纪律要抓,也得给我们点甜头啊。”
李刚点点头,“老张头,你说的对。如果这个月我们车间的生产效率能提高百分之二十,我就向厂长申请,给大家每人多发一百块奖金。”
工人们听到有奖金,这才稍微安静了一些。小王也不再吭声了,他心里想,只要能拿到奖金,遵守一下纪律也不是不行。
接下来的几天,车间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工人们都小心翼翼地遵守着纪律,上班不敢迟到,工作的时候也不敢闲聊了。李刚每天都在车间里巡视,他发现了几个小问题,但总体来说,工人们的表现还是让他比较满意的。
然而,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车工小李的车床坏了,他按照规定上报给维修部门,可是维修部门的人总是拖拖拉拉,好几天都不来修。小李着急地找到李刚,“主任,我的车床坏了,这几天都没法干活了。维修部门的人也不管,这样下去我的生产任务可就完不成了。”
李刚一听,火冒三丈。他知道这维修部门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他立刻打电话给维修部门的主任,“老张,你们维修部门怎么回事?我们车间的车床坏了好几天了,你们都不来修。这要是影响了生产,你们承担得起责任吗?”
维修部门的老张在电话里打着哈哈,“李主任啊,最近我们维修部门也忙啊。你也知道,厂里的设备老化,到处都需要维修。我这人手不够啊。”
李刚生气地说:“老张,你别给我找借口。你们要是再不来修,我就直接向厂长反映了。”
老张一听,这才重视起来,“李主任,你别生气。我这就安排人去修。”
经过这件事,李刚意识到,要想彻底整顿车间纪律,不能只靠工人,其他部门也必须配合。他向厂长写了一份报告,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各部门协作,提高整体效率的建议。
厂长看到李刚的报告后,觉得很有道理。他在厂里召开了一次大会,强调了各部门协作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各部门都要进行纪律整顿。
随着时间的推移,车间里的纪律越来越好。工人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而且,由于各部门的协作加强了,车间的生产效率有了显着的提高。
一个月后,车间的生产效率竟然提高了百分之三十。李刚高兴地向厂长汇报了这个好消息。厂长也非常满意,他不仅批准了给车间工人每人多发一百块奖金,还表扬了李刚的工作。
小王拿到奖金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主任,这次还真得谢谢你。要不是你狠抓纪律,我们还真拿不到这笔奖金呢。”
李刚笑着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过,纪律还是要一直保持下去,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工人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这次“严打”纪律的行动,车间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可是,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新的挑战又来临了。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如果厂里不引进这种技术,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厂长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引进新技术的事宜。李刚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了这种新技术的情况,“这种新技术虽然好,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设备和培训员工。而且,我们现有的一些设备可能要被淘汰,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厂长皱着眉头,“这个我知道。但是如果我们不引进,我们就只能被别人踩在脚下。大家说说看,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资金的问题?”
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说:“厂长,我们目前的资金比较紧张。如果要引进新技术,可能需要贷款。但是贷款的话,会增加我们的债务压力。”
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李刚想了想,说:“厂长,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做一个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看看引进新技术后,多长时间能够收回成本。如果收益大于成本,那么贷款也是值得的。”
厂长点了点头,“李刚这个建议不错。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起来,尽快做一个分析报告。”
经过几天的努力,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做出了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如果引进新技术,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在两年内就可以收回成本,并且之后的利润会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