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安家

晚明风华 戈昔 1736 字 3个月前

果然,如今乡村完全是科举乡绅说了算。

曾经掌握乡村话语权的里老,已经成为附庸。

元有社长,明有里老。

明太祖称帝之后,不惜动用铁血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打击大地主、大商人,只保留了中小地主。

历史上第一次,大地主、大商人受到国家层面的系统性清除。他们的土地和资源被分给小农,收为国有。

为了镇压豪强地主,明太祖下诏各地百姓,告发豪强劣迹,以此治罪抄没。

同时屡兴大案,故意牵连豪强,很多地方的豪强在国初大案中,灰飞烟灭。

洪武三十年,户部统计上奏,全国民户,九成以上是小农。

宋元以来的大豪强、大商人,几乎被清除一空,寥寥无几。

中国历史上贫富差距最小、也最原子化的社会,终于在明初出现了。

虽然只维持了几十年,可毕竟是史无前例。

这些中小地主担任了里长之职,取代元朝的豪强大地主。里长、里老共同管理乡村。

可是随着科举阶层的崛起,基层权力从里长、里老手转移到了乡绅手里。

这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大。

里长、里老虽然不是朝廷官吏,却是在行使朝廷赋予的职权,属于朝廷管理基层的触手。

里长、里老掌握基层治理权,就等于是皇权下乡,控制了基层。

可是如今里长、里老被边缘化,乡中大事都是有科举功名的士绅说了算。

士绅仗着政治、经济特权,把持了基层治权,操弄乡约制度,作威作福,犹如乡中土皇帝。

如此一来,又崛起了一批大地主大官僚,彻底架空了朝廷在基层的权力。

这就是为何晚明有近两亿人口,可户部黄册一直是六千万,和明初人口数量一样的原因。

大量人口田地,都在大地主大官僚手中。无论是赋税还是劳役,朝廷能动的始终是黄册上的数量。

里老打开门之后,朱寅等人进去一看,见是一所五间三进的宅子,里面亭台楼阁,景色优美,还有一个半亩大的花园。

房龄也就是十几年,还没有被白蚁祸害。

房舍厅堂,也都雕梁画栋,完好无损。

还有马房,犬舍,鸡棚,水井,花池。

厢房也有十几间。天井也比较大,并不压抑。

整个宅院,住上数十人绰绰有余。

朱寅和宁采薇一看就相中了。

十分满意。

只看了一会儿,朱寅就谢过看门的里老,直接离开,回城里签约。

上午辰时初刻,朱寅等人又到了城中牙行,交了三百六十两白银,正式签订了租赁契约。

从此,那青桥里的周家别苑,就归朱寅居住了。

出门的时候,宁采薇小脸红扑扑的,目中满是小星星,低声对朱寅说道:

“小老虎,我们终于有房子住了。”

“能安稳下来,不用飘泊了。”

“接下来就是…采购!”

朱寅小声道:“其他东西你去买。瓷器我带人去买。”

宁采薇明白了,“你要探探那个瓷器店老板?你千万小心,他是西人收买的间谍。”

“你放心吧。”朱寅冷笑,“我就是个买瓷器的客人,正常买瓷器而已。再说,还有兰察陪我去。”

宁采薇点头,“好,那我们一个时辰后,在花市大街汇合!”

PS:晚上一章九点。9月1号上架,决定本书生死。蟹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