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海运一型

都市模拟人生 明渐 2540 字 1个月前

天圣廿一年,十一月。

离开文渊书院后,周鸣带着30多名同学(一部分回了趟家),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海平县老家。

一下来这么多客人,父母都有些吃惊,不知该怎么安排。

好在几年前,周鸣亲自设计的一座用于家族藏金库的棱堡,已竣工大半了,这座底座由钢筋水泥浇筑,周长一里,高近四十米,离坞堡不到五里,临近北江,防御完善,在火绳枪和大炮的防护下(这世界火药原料充足,火绳枪已研制出来了,大炮因为缺铜,目前只有几门试验品),加之配套的港口设施,战争情况下,即便遭遇陆地百万大军围攻,也不会轻易沦陷。

高大棱堡里,有上百间配套设施完善的房间,晚上还能吹吹河风,看看远方海景,所以,征询30多位同学的意见后,周鸣把这些同学,大部分都安置到了棱堡客房里,每人身边,还安排了一位仆役和一名丫鬟,贴身伺候,提供良好待遇。

这些同学,周鸣当然不是白吃白住白养着他们,这些可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中,有的可编入“文学组”帮忙搞文学创作,有的可编入“漫画组”帮他画漫画,有的可编入“娱乐组”帮他发展娱乐事业。

即便有些废柴什么忙都帮不上,站在一旁负责涨涨声势,吆喝吆喝,也是十分管用的。

总之,物尽其用,不让一个同学,在这瞎吃白混。

同学们都安置妥当,回到田家庄坞堡,周鸣向父亲田奉,询问了解了一番,他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这四年里,家族各产业的发展情况。

皮肤黝黑不少,人明显老了许多的父亲田奉,这四年时间,对周鸣制定的各项发展规划,都尽心尽力完成,人看起来也干练成熟了许多,举手投足,充满成功男人的气质,他拿出十几本账本,好好为周鸣介绍了,这几年,家族各产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是大农庄计划,这已没什么好说的了,现在的田家庄,不仅粮食可做到自给自足,田庄牧场里,还有四千多头牛、两千多匹马、上万头猪和羊,还有数不清的鸡鸭,每年出产的肉蛋奶,让田家庄的庄户们,都过上了天天都有肉蛋的小康生活,这几年,田家庄里的小孩,平均身高,比其他郡县的同龄人,都高个三五公分以上,并年龄越大,差距越大。

其次是大盐场计划,现在的海平盐场,已发展近十年了,盐田面积,从最初的二十亩、一千亩、五千亩,现已扩大至三万亩,年产海盐上百万石,这产量,接近扬州长芦盐场海盐的三分之一,但因为人手不足,且每年上缴各级官府的盐税,已经涨至五成,父亲田奉,再也没那么强劲的动力,要将盐田面积,继续扩大了,否则官府再把盐税上调,这番辛苦,等于是为朝廷做嫁衣了。

最后,海洋捕捞公司计划,这个计划,在刚开始,投入年年大于回报的时候,父亲田奉,并不是特别上心,反而每年都会因为风暴、暗礁、洋流等原因,折损的大量船只和渔民,而感到十分肉痛,有时会觉得这个计划停滞不前,没有发展的意义,但在儿子的坚持下,这个计划,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组织培训渔民、建立造船厂、购买优良木料,建造更大、更结实、船型更科学的渔船出来,持续投入近十年,现在,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譬如海鱼的捕捞量,刚开始几年的小船小网,只能在近海捕些小鱼小虾,一年有个五六百吨捕捞量,都算不错,扔掉部分腐烂变质的,制成的鱼干,自己都能消费大半。但自从天圣十九年,田家造船厂采用标准化建造模式,造了一批带有防水隔舱、排水量达550料的“海捕一型”渔船出来,并投入批量建造后,天圣二十年,海洋捕捞公司的渔获量,一年之间,就翻了近十倍,达到了五千吨。

加之渔民们,发明的一些海鱼保鲜的技术(如木桶放养、人工供氧等等),可保证大部分海鱼,在上岸前,还是鲜活的,这就给岸上煮晒鱼干的工人们,带来了大量的原材料,从而让海平县一种名叫“海平鱼干”的特产,迅速风靡周边各个郡县。

甚至,新到任的海平县杜县令(沾了海平田家的光,原先的陈县令、孙县令都因为政绩凸出提拔高升了),发现“海平鱼干”味道不错,很有特色,为讨好中枢,把这种鱼干,列为贡品,献给了明皇陛下和天后娘娘,很快得到了褒奖,要求每年进献鱼干百石,给皇族宗室、文武大员品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