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搏击较量之中,一个人若出招过于繁多,那就意味着他所施展出来的大部分招式都是多余且毫无作用的,真正能够有效制敌的招数则相对较少。
同样地,一位大夫若是开出的药方数量众多,那么这恰恰显示出他对于治疗方法缺乏精准的把控能力,只能凭借那些自己都无法确切判断疗效的药物去尝试摸索。
所谓的博大精深,很多时候不过是由于没能清晰地认识事物的真实面目、未能紧紧抓住关键所在,进而沉迷于自我营造出来的那种看似繁复纷杂的表象当中,难以自拔罢了。
反观那些真正的武术高手,他们在与人搏击之时,通常只需要使出一招便能成功制敌,而且这一招必定会精准地命中对方的要害部位,绝不会与对手纠缠不休,历经数百个回合之后方才将其击倒在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医术高明的大夫呢,则总是能够迅速地洞察病情,然后以一针见血的方式对症下药,使得患者药到病除,根本无需开具一堆杂乱无章的药物来骗取钱财。
可以说,真正的神医反而声名不显。比如在蓝星医学领域,最为人津津乐道华佗以及他的大哥、二哥所代表的不同境界,这恰恰也反映出了医学发展中的三个关键阶段——预防、初期治疗与病情控制、重症治疗与手术。
先说华佗的大哥,其所秉持的乃是预防医学之境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理念可谓是极为超前。
他治病的重心放在病情尚未发作之前,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患者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各个方面,并加以适当的调理,从而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种预防为主的观念,竟与后世的预防医学理念如出一辙。可以想象,在那个医疗条件相对简陋的古代,能有如此前瞻性的思维,实在难能可贵。
再看华佗的二哥,他擅长的则是初期治疗与病情控制。一旦发现病情刚刚发作,便能迅速采取措施,精准地控制住局势,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这充分彰显了中医的早期干预及治疗原则,即强调在疾病初露端倪时便果断出手,施以有效之法,以阻止其蔓延扩散。此等医术,无疑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更多康复的希望。
最后谈到华佗本人,那更是令人惊叹不已。当面对病情已至最为严峻的时刻,他依然能够凭借高超的技艺施行复杂且高难度的手术,甚至还创造过起死回生的奇迹。
华佗在外科学术领域展现出来的卓越才华,不仅是其个人能力的体现,更为中医外科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手术技巧和胆略,成为了后世医家们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华佗之能自然值得所有人钦佩。可是,如果能够在病情尚且刚刚处于萌芽状态就医治,病人不仅多了活下来的希望,更能够少遭受许多的苦痛和折磨。
可惜的是,畏疾忌医不只有蔡桓侯这样一位显赫君主。
按理说,华佗他大哥医学造诣最高,应该声名远播。可惜的,事实上听说过华佗他大哥的寥寥无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可见,在某一区域把某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自然而然就能够将问题从源头解决。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唯一的“缺陷”——默默无闻。
毕竟,从源头解决问题,几乎是手拿把掐毛毛雨,格外轻松简单,落在外人眼中反而显不出其本事来。
可见,大道至简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道至简还体现在那些精明能干的商人身上。他们更是懂得如何通过一招巧妙的策略抢占先机,从而实现步步领先的优势地位,外在表现就比医者和军队要亮眼许多,能够让人很直观的看见。
此外,那些高瞻远瞩、见识不凡之人,在给予他人指点迷津的时候,往往只需寥寥数语就能一语中的,道破其中隐藏着的玄机奥秘,完全不必长篇累牍、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当然,深入浅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在搏击较量中,出招过多就是说明无效的招数太多,有效的招数太少,攻击力和杀伤力自然就缺乏。不然的话,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就不会被奉为绝学了。
苏小丫忍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学的太过庞杂了?
可是,看看自己丹田里面的十个元婴,再看看意识海中的元神,特别是那一片浩瀚无垠的星空,苏小丫迷茫了。
不知不觉间,她的摊子越铺越大了。可是,她真的能够撑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