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望着易中海离去的背影,发出了一声冷笑。
易中海这个人根本没有看上去的那么乐于助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能有人给他养老。
因为一大妈身体的原因,易中海这辈子无儿无女,现在看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现在丁克的家庭一大堆。
但在当时那个时代,没有儿女就是最大的不幸。
首先是那个时代生育成本不高,房子国家发,教育也用不了几个钱,也不用操心补课啦,吃的穿的之类的,所以当时的人都愿意生。
其次就是底气问题,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法律健全,监控摄像头到处都是。
那是个较为蛮荒的时代,一个人家庭的底气就在于你有多少个孩子,尤其是儿子。
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更加突出,只要你儿子多,你们家在农村就不用担心受欺负,儿子在那个时代就代表劳动力和战斗力。
你家要是连个儿子都没有,就得夹着尾巴做人,生怕得罪人被他们家的几个大小伙子打。
被以为会有人给你做主,管理者又不傻,犯不着为你一个人去得罪一个拥有那么多劳动力和战斗力的大家庭。
所以老一辈子对生孩子尤其是生男孩有一种特殊的执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没儿子就是得受欺负,你要是有儿子,就是能在村里横着走,要是有人敢欺负你,你分分钟就能叫出好几个壮小伙子去把场子找回来。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以前,在农村衡量一户人家的实力就看他们家儿子多不多,多你就是人上人,没人敢惹,少甚至没有,那你就活该受欺负,也别指望有人为你出头。
虽然城里不想农村那样严重,女性也能进入工厂工作获得收入,不想农村那样弱势。
但大家不分男女老幼依然是看中男孩,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虽然男人的劳动属性减弱了,但战斗属性依然坚挺。
不仅父母需要,就连年轻的姐妹也需要自家的哥哥弟弟来提供底气。
没嫁人时,哥哥弟弟就是后盾,能让你不在外面受外人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