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良也跟着来到她身旁。
卢晴雨换了一套明亮一些的衣裳,脸上又薄薄施了一些粉,此时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许多。
戚欢也换上了一套正式见客的衣裳,妯娌俩望着眼前的这个高大的男人,都在心里为自己的女儿叫好。
“小婿见过岳母,见过婶婶。”
齐康赶紧低头行礼。
“好孩子,快,快请坐。”
卢晴雨此时根本不像一个病人,就连走路都利索了许多。
同一时间,关义正正在城里的某条街道的一个小胡同里转悠。
据关忠他们的消息,那个跟周孟南接头的军统特务正是住在这个胡同里。
只是,到底住在哪一栋房子里,关忠等人一直没有弄清楚。
但关义正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特务都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他们习惯了对所有人设防,包括乞丐。
他今天化了妆,扮作了一个挑着担子卖麻糖的小商贩。
麻糖又名麦芽糖,是夷陵本地特有的小吃。
每年到了秋冬时节,这些卖麻糖的小商贩便开始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担子是一对箩筐组成,筐上放着一个比筐口略大的簸箕,里面放着裹着糯米粉的麻糖。
而另一个筐子里,放着一个专门用来凿糖的凿刀和锤子。当然了,还有必不可少的秤。
因为麻糖冷却后较硬,只能用凿刀才能敲开。
如果碰到有人购买,摊主问清了人家想购买的斤两,便会用凿刀将麻糖凿下来,并且根据顾客需求,将麻糖凿成各种不同大小的形状,然后称重收钱,一笔生意便算完成了。
这种看似很硬的糖,放在嘴里之后,很快便会化作可以拉丝的糖浆,一口吞下去,那味道甘甜可口,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商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同时,还会拿着一件响器不时敲着,那件响器类似于某种铃声,是金属制作,发出的声音传得很远。
夷陵人只要一听到那种铃声便知道是卖麻糖的来了,家里有小孩,并且经济条件还差不多的,便会急急的走向铃声响处,对着小商贩叫道:
“喂,卖麻糖的,来二两麻糖。”
得了麻糖的小孩子,很快会拿着一块麻糖满院子转悠,向其它小伙伴炫耀自己手里的美食,馋得一些没钱买的小孩只能干望着流口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义正挑着担子,不时敲着手里的响器,没多久,果然就有人朝他喊:
“卖麻糖的,过来,给我称半斤......”
关义正一边应着,一边挑着担子往那扇院门走去。
这个年月,能一下子买半斤麻糖的,绝对是个大主顾。
因为麻糖是用粮食做的,数斤粮食才能熬出一斤糖,所以价格并不便宜。
“大嫂,要半斤麻糖是吧?”
关义正放下担子,再次确认。
“是的呢,我家娃多,给我称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