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喧嚣,他却不以为意,深知皇权强则党争息。
商鞅徙木立信,变法成功,得益于秦孝公之全力支持;而秦惠文王时,公子虔、公孙贾因犯禁受罚,更显变法之决心。
反观王安石变法,元佑、元丰两党相争,从神宗至哲宗,党争不息,苏轼等人屡遭贬谪,直至蔡京以“元佑党籍碑”终结党争,然党争之祸,终未绝迹。
党争之下,文官节操日衰,北宋由范仲淹、富弼之高尚,渐至王安石、韩琦之时,仅余及格之姿,及至新旧党争最烈,士大夫节操底线一再突破,宣和、靖康之际,更是令人唏嘘。
大明亦未能免俗,君子不党,小人党而不群,皆因利字当头。
朱由校深谙此道,亲自下场,以雷霆手段平息党争,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党派。
正如历史所鉴,武则天兼用狄仁杰与来俊臣,嘉靖并重海瑞与严嵩,皆因用人之道在于才而非党。
朱由校之举,亦是此理,大明未来,或可因此焕然一新。
……………
万历末年,腊月之初,历经月余风霜洗礼,祖大寿率领铁骑,终抵京师。
同赴盛会的,尚有山海关轻骑简从的赵率教,二人并肩,将麾下雄师安顿于南海子东红门之外,旋即步入皇家苑囿。
在宦官细心服侍下,二人换上御赐新袍,熠熠生辉,步入旧衙大堂,躬身行礼,齐声颂道:“末将赵率教/祖大寿,叩请圣上龙体康泰。”
“朕躬安,二位爱卿平身。”朱由校搁下案牍,目光温和地望向二人。
赵率教,年逾五旬,曾官拜延绥参将,因谗言中伤而卸甲归田。
萨尔浒烽火连天,其叔祖赵梦麟以副总兵之尊,挂宣抚总兵印援辽,赵率教亦随军出征,家丁誓死相随。
今时今日,赵率教得熊廷弼赏识,授清河堡游击将军之职。
祖大寿,吴三桂之舅,现任广宁中军游击,亦是勇冠三军。
“二位爱卿长途跋涉,速速请起。”朱由校抬手,语气温和。
“请入席共饮。”宴席已备,专为二位将军接风洗尘。
“朕首杯,敬赵梦麟赵总兵。”
朱由校举杯,目光深邃,“赵总兵镇守边关,功勋卓着,萨尔浒一战,以身殉国,朕心甚痛。
望赵将军代饮此杯,以慰英灵。”
小主,
赵率教闻言,热泪盈眶,跪谢皇恩:“臣代叔祖谢陛下隆恩。”
此恩此遇,实属难得,武将地位自土木堡之变后一落千丈,赵率教感念于心,誓死效忠。
“平身。”
朱由校挥袖,再举杯,“此杯,朕敬二位将军,守土有责,劳苦功高。”
“臣等愧不敢当陛下厚爱。”
祖大寿急忙起身,与赵率教一同跪谢,“臣等愿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好!”朱由校满意点头,直言不讳,“朕于南海子练兵,正缺良将,不知二位可愿屈尊,共练精兵?”
“臣等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