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郎认真沉思了好半晌,才慢慢吐出一句话,“不容易。”
何止是不容易,事实上,除了白家,叔侄两个还去走了通判的路子,送了五十两银子在府衙挂个名,免得将来被城里的地痞流氓或者衙门寻麻烦。
赵二郎虽然知道衙门里的弯弯绕绕,但猛然送出去这多钱,扎扎实实的为四叔心疼了好几天。
赵老四倒像个没事人一样,该花花,该用用。闲着蛋疼的时候就喊一句,“二郎啊!”
赵二郎一脸茫然的扭头。
赵老四又说没事,等他自己想通。
五十两不是小钱,但在通判眼里,真就芝麻蚊子大点,当然,关照两个铺子的事,也就芝麻蚊子大点,往下面说一声就是了,所以这买卖可以做。
别人动动嘴皮子,对于赵老四来说,确是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外地人来城里做买卖,肯定是要先拜门子的,这是规矩。要是舍不得大钱,就等着被地头蛇和衙门里的小鬼缠上,今天来你店里走一圈,你给钱打发了,他过几天再来,你是给还是不给?要是不给,天天来店里闹事,这生意还怎么做?
长远来看,这一杆子买卖比细水长流的鸡毛蒜皮划算多了。
赵老四自然也是有意带他出门长长见识,该怎么求人,怎么打点,该舍得的时候就要舍得。如今都不多学一点,将来岂不是瞎子摸鱼?
走商不是揣着钱出门,就能挣一大兜钱回来的。
一路奔波反而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南北商途该怎么走,沿路给衙门的打点和买家卖家的磨嘴皮子等。
赵老四只知一点皮毛,还是从好兄弟嘴里打听来的,如今趁此机会,全教给赵二郎。
不过道理还是得靠自己想,别人的道理说的再好,那也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想通了,才能往心里记一辈子。
“这天可大可大了,听说有比屋子还大的船,要是能在上面吃顿饭,看看水,在村里能吹一辈子。”
“四叔,你就算不去外面做生意,也可以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