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八月初二、申时、杭州府衙内院、庆元居】
徐恪回到庆元居,草草用过午膳之后,忽感一阵疲乏,遂仰靠于床头之上,望着窗外秋景发呆。
他回思往事,心中思绪如海潮起伏,顿觉惆怅不已……
依照上午那潘老伯的口述,昔日杨宅那一场大火,究竟是人为还是天灾?若是人为,则究竟是谁人放的火?为何火起之后,宅子内竟无一人逃生?……这种种谜团,直至今日也无人知晓。
自杨宅突发大火之后,不知为何,官府对之讳莫如深,非但并未派人深查,只是草草宣布大火就是灶间下人因做饭时焚烧柴木不慎,以至引发火宅;而且还严密封锁消息,禁止城内任何人谈论此事。
自然,针对官府的这一解释,周围百姓尽皆不信。任谁都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哪家烧火做饭,若不慎走火,当都能迅速扑灭,断没有满宅皆被焚,竟无一人逃生的道理。
可是,杭州府衙派来了几十名衙役,轮番上门告诫,严令所有人都不得谈论杨宅被焚一案,吓得四周百姓都不得不对此噤若寒蝉,不但无人敢猜测杨宅被焚一案究竟系何人之所为,甚至于,连“杨员外家被烧”这几个字都不敢再讲。于是乎,杨宅被焚这么大一件事,除了附近乡民之外,整个杭州城竟无几个人知道,就算知情者,平素也不敢多谈此事。
并且,自杨宅无端被焚之后,每每于子夜时分,附近百姓总能听到宅子里隐隐有哭声传来。那声音如泣如诉,半夜里传来,令人总不免头皮发麻、心惊肉跳。是以不到一个月光景,附近住户尽皆走的走、搬的搬,只留下潘老汉一人,因无儿无女,也无处可搬,只得仍旧住在老宅中。
这之后,杨宅闹鬼之事便被人传得玄乎其玄。向来这老百姓对这种事总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是以这杨宅虽处杭州城内之繁华地段,但自从被大火焚尽之后,便一直无人敢买下宅基重新营建房舍,直到今日,杨宅故地仍是一片废墟。
徐恪听完潘老汉的陈述,心中尚有些不信,于是又带着魏嘉诚与舒恨天出了杨宅故地,往周围四处找人询问。可就算他们找遍了四周所有住户,回答也如魏嘉诚先前所禀报的一样,这附近住户,对当年发生在杨宅内的那一场大火,竟都是一无所知。
徐恪回到府衙之后,又找来当值的衙役班头询问。那班头凑巧也亲身经历了当年对杨宅大火的扑救。不过,他含含糊糊了半天,始终不肯多言,后在魏嘉诚的大声训斥之下,才吞吞吐吐地讲出了当时的一些实情。
依照那班头所述,杨文庸宅子的那一场大火,大约发生于前年年底,那时距王大爷死后,才不到一月。由于大火来得甚是突然,火起之后便烧得越来越猛,又恰逢夜晚众人熟睡之时,是以待众衙役赶到时,整个杨宅都是熊熊烈火,根本无法入内救人。衙役们亦只得尽力打水扑救,疏散周围住户,不使火势往杨宅周围蔓延,种种举措无非是尽人事而已。待到大火烧尽,整座杨家宅邸几乎是片瓦无存,再清点死者人数,发觉宅子里的所有人都已被烧死在内……
班头说到这里,面上亦不自觉地带有悲悯同情之色,看得出,当时他们进入火宅现场内清点死者人数时,见到杨家人的那一番死状,必也是极其凄惨。
徐恪又问那班头,缘何火宅发生之后,官府不去彻查纵火元凶,却极力对外封锁消息?非但随意杜撰了一个火宅的原因,而且还派人挨家挨户地警告周围住户,严令他们不得谈论杨家那场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