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验证·实测现场。
“检查完毕,一切正常。”李工说,他手持检测工具,逐一确认无人机的各项指标均处于最佳状态,“星图,我们可以开始了。”
星图点点头,目光锁定在手中的遥控器上,随着他的手指轻轻触动按钮,一阵低沉的嗡鸣声骤然响起,无人机缓缓升起,如同一只刚刚苏醒的雄鹰,振翅欲飞。
起初,无人机仅搭载着轻量级摄像头,平稳地升至预设高度,然后按照预定轨迹行驶。它在空中画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时而急速俯冲,时而优雅攀升,精准捕捉下方每一处风景的细腻变化。星图熟练操控,无人机平稳飞行。
“图像清晰度极高,飞行稳定性超出预期。”张雪梅在一旁记录下实时反馈的数据,她的语气中掩饰不住惊喜。“这标志着我们距离实用阶段又迈进了一大步。”
紧接着,进入更为严苛的负载测试环节。团队依次增加了无人机的携带重量,从5公斤起步,逐渐增至50公斤以上,直至达到62公斤的峰值。
每次增加载荷,星图都会重新调整飞行参数,确保无人机能够在承受额外重量的情况下依然维持稳定的飞行姿态。
当无人机顶着重达62公斤的负荷再次升空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它略显吃力,但仍旧稳健地完成了各项指令动作,证明了自身卓越的承压能力与适应性。
“62公斤,已经是相当优秀的成绩了!”李工拍手称好,他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对团队努力的认可与赞赏。“考虑到我们使用的还是早期版本的动力系统,这个结果让人振奋不已。”
星图收起了无人机,脸上更是笑开了花。他转头看向伙伴们,诚恳地说:“大家都很满意这次的表现,我也感到十分自豪。62公斤只是这个233式电无人机的开始,我们要追求的是更高的载重,更长的续航,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广的应用范围。成功之后我们会继续改进油无人机。”
“星图万岁!”
深夜,实验室内的灯光柔和而专注,时间仿佛静止于此。
“超音速无人机的速度优势无可比拟,但如果成本过高,应用范围必然受限。我要找出降低成本的关键……”星图轻声自言自语,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就在此刻,实验室的大门缓缓打开,张博士步入,他手中拿着一杯热咖啡,显然是准备陪星图度过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张博士: 星图,这么晚还不休息,是在研究那个超音速无人机的改良计划吗?
星图抬起头:是的,张教授,我想如果我们能够优化动力系统的设计,采用一些性价比更高的新材料,或许就能大幅降低整体造价。现在好像大型无人机成本都是20-30万一架的吧。
张博士赞赏地点点头:思路很好,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超音速飞行对动力系统的要求极高,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性能稳定性。
“我知道,但我相信通过精细计算和反复试验,一定能找到平衡点。我已经列出了一份初步的改进清单,希望能得到您的意见。”星图说。
张博士接过星图递来的文件,仔细阅读每一项提案。两人随即陷入了一段深入的技术探讨,从理论模型到实际操作的可能性逐一剖析。
张博士随手一款无人机模型,目光专注地在上面移动,偶尔抬头查看墙上的方程式,再低头于手边的笔记本上记录些什么。星图站在一旁,同样凝视着那架无人机,脸上洋溢着渴望知识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