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期中考试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苗头出现了。
期中考试陈一凡考了年级第六,算是不错的成绩。
但她忘记了,在语文和英语成绩没出来之前,她的理综加数学排名其实并没有很出色,光是自己班上就有不少同学比她成绩高。
其中考试的分数是一门一门出来的,在总成绩排名没出来之前,老师上课分析试卷,班上就有同学私底下加过已经出来的几门课成绩,陈一凡当时在班上已经排到10名开外了。
语文和英语能考高分是陈一凡的本事,她也不认为英语的140分和数学的140分含金量有什么不同,高考算的是总分,不是某一门的成绩。
但是如果在保持语文和英语成绩的基础上,能够提高理综成绩,那么陈一凡的优势将会更大。
而提高理综成绩,首当其冲的,就是拿下物理学科。
陈一凡将物理排到了第一位,在接下来暑假这两个月,她的第一目标就是啃下物理这块硬骨头。
再比如,这次没考好,是不是因为自己其实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呢?
大部分普通人的精力都有限,做好一件事容易,做好两件事需要付出加倍努力,那同时做三件事、四件事、五件事呢?
总有一个能力的最大限度。
陈一凡觉得自己应该学会适当放弃,抓住主要矛盾,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去。
想到这里,陈一凡突然有些停顿。
怎么感觉这些话这么熟悉?是在哪里听过么?
陈一凡有些想不起来是谁和自己说过这些,直到视线扫到地上那一堆文科课本之后,陈一凡茅塞顿开。
她说咋这么熟悉呢,这不就是马哲的内容嘛!
当初大学学习的时候嗤之以鼻,觉得哲学老师照本宣科,书上都是假大空的理论,没想到这么多年后,竟然自己就用上了这些知识。
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同理,教育也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
陈一凡有些感慨,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多年后子弹正中眉心的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