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再优化几批种子,改进一下种植之法,百担可期。
但玉米就稍差了些。
结的玉米颗粒倒是不小,但是一根玉米棒子上,只有几十粒玉米。
棒子上肉眼可见的,有大块的地方留着空白。
若是全部结满,十担起步轻轻松松。
即使现在,亩产也有三担之多,已经比稻谷多了一截。
受此激励,朝廷更加重视农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但安排了3支队伍专门研究提高土豆、玉米、稻谷的产量,就连其他农作物,都在逐步铺开。
每年都录取了大量的农科童生加入研究。
因为农科科举要晋升,需要耕作试验田,总结出增产良法。
最早负责土豆、玉米的这一批农夫,先后晋升为“农科秀才”。
一时间,荣归故里,简直比举人老爷还要风光。
读经义的举人老爷,需要百姓的供养。
敬畏归敬畏,却不关普通老百姓什么事。
但农科秀才可不同。
回到故乡,给农夫指点一下,到了收成之时,产量立竿见影。
十里八乡的百姓,但凡听到有农科秀才回乡,那都是让族里带着礼物登门。
只求能够让农科秀才去乡里指点几句。
一造下来,产量能够与其他乡拉开明显的差距。
如此一来,农科之人在百姓眼中更加宝贵。
甚至出现“抢人”的情景。
受此影响,不少普通百姓的子女也开始走农科一道。
反正考农科对经义要求不高,能够识文断句就行。
关键是懂得种庄稼,找出增产之法。
…………
整个安朝欣欣向荣,只要粮食产量一上来,人口必然大规模增加。
到时候,将会是一个远超汉唐的盛世。
然而,就在此时。
前去吐蕃“灭佛”的儒、道、佛三家之人,终于激发了第一次天击!
大半个安朝国土,都能够看到一道天剑般的光芒,自东向西,射入吐蕃高原。
真正意义上的灭佛,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