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连续两日反复厮杀拉扯的情报搜集与战场侦察。
双方指挥官对彼此的军事部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倭军方面,由加藤清正与片桐且元联袂挂帅,麾下集结了精锐士兵共计六万余人,屯驻于一片广袤却地势复杂的山间平原之上,既便于隐蔽集结,也利于快速响应。
而运粮队,则由一支约一万四千人的队伍构成,他们谨慎地驻扎于坚固的石城之内。
至此,倭军总兵力膨胀至七万四千余人,规模庞大,气势汹汹。
反观汉军,宗泽亲自率领九千精锐,扼守于通往南昌城大道的西侧名为奎丘的山丘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而大道东侧,在一个称为乌镇的废弃城镇周围,则巧妙构建了四道防线,包括伍兴统率的三千大军,其后依次是戚继光、曹操、吴惟忠这三位将领各自率领的两千余精兵,他们各据一营,相互策应,牢牢封锁住了通往南昌的各路要道。
这支军队构筑的防线并不完全重合,可以巧妙的互相支援策应。
汉军虽兵力仅有一万八千余人,却凭借着地利与精妙布局,士气正盛。
从兵力对比来看,倭军无疑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其人数几乎是汉军的四倍之多。
然而,倭军分兵两处,却也为汉军提供了可乘之机。
加之倭军在前期的交战中屡遭挫败,士气已显低迷,这对于即将展开的决战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利因素。
反观汉军,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不仅扼守住了倭军返回南昌城的必经之路。
更在心理上对敌人形成了巨大的压迫感,仿佛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倭军的咽喉。
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加藤清正与片桐且元两位主帅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企图通过兵力分散以多路进攻的方式,打乱汉军的防守阵型,寻找破敌之机。
六万余大军在山间行军,本就困难重重,加之所选路线虽相近却狭窄崎岖,难以充分展开兵力。
所以两人采取了分兵行军的策略。
但是因为两条路线相隔本就不远,中间也没有什么不可翻越的山峰阻挡。
一旦任何一方遭遇攻击,另一路援军都能迅速响应,形成夹击之势,这是他们在这不利局面下,所能找到的最佳破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