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明末帝王崇祯

到这时对东林党人痛恨不已的崇祯,才终于幡然醒悟哥哥重用阉党实为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阉党已经被他亲自铲除自断了手足,再要培植太监势力所有官员都会极力反对,没了培植势力的根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正因如此,崇祯的内阁首辅和内阁成员是换了又换,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触及不到问题的根本。

在有着如此严重的政治危机下,连年不绝的天灾成了大明灭亡的又一大推动因素。

崇祯元年,北方大旱,全陕天赤如血。

崇祯二年,陕西延安府等地大饥,草木枯焦,百姓争采山间蓬草裹腹,乃至人相食。

崇祯三、四、五年陕西继续大饥。

崇祯六年,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

七年,秋蝗、大饥,河南数年无岁不苦荒。

八年,西乡旱,略阳水涝;北方蝗灾甚重,持续数年。

九年,旱蝗。

十年,秋禾全无,河南等地草木俱尽,人相食。

十一年,夏飞蝗蔽天。

十二年、十三年,大旱,米价飞涨,多地出现人相食。

十四年,大旱,同时华北地区爆发瘟疫,死亡人数众多。

十六年,北京爆发大鼠疫,人口死亡近四成,死亡枕藉,无人收敛……

面对如此亡国之象,崇祯只能六下罪己诏的同时,靠自己的勤政来试图挽回大明的危局。

他每日视朝,与大臣们商讨政务了解时事,亲自批阅大量公文,力求对国事了如指掌,以便做出决策。

每日鸡鸣而起,日夜操劳,每天用于吃饭、睡觉、休息的时间最多六小时,其余时间都用于处理国事,到了夜晚也会因为国家现状而辗转难眠。

同时个人生活极度节约,衣服、鞋子、袜子甚至打有补丁,且多是由皇后亲自缝补。

每日粗茶淡饭,饮食不讲究,日常是三素一荤,有时还会减掉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