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高高兴兴过日子,自家这日子没法提了。两口子都在服装厂上班,一起没工作了。大宝在上小学,二宝在上幼儿园。
那段日子天都是灰暗的,可是日子总会好起来的,老公找了工地干活,一个月八十块钱。马红梅临时去泡菜厂干活,两个月挣了一百二。本来以为日子就这么平淡的过下去呢,谁曾想公公赶马车把腿摔了,婆婆只能回村照顾公公,孩子没人接送照顾,马红梅无奈辞掉了泡菜厂的活。老公一个人上班,一家四口花钱,日子过的紧吧,紧张的时候甚至都需要把孩子的零钱罐子砸开来应应急。
刘夏莲问:“马姐,市面上流行的服装、棉袄、羽绒服,给你设备,你会做不?”
“这话问的,我都干了十多年了,只要有材料,有设备,肯定能做啊。”
“这是我好妹妹,李大美,大美服装店的老板,想从工业园那开个服装厂,你能联系百十个熟练工人吗?”
马红梅没有立刻回答,思索片刻,想了想,这才说:“你们两位都是老板,最基层的工人难成啥样了,有的人家已经是吃不上饭了,别说你找缝纫了,就是招个打扫厕所的都有应聘。”
刘夏莲摇摇头:“马姐说错了,我和大美都是正经八百的贫农出身,靠着在三林里挖参打猎侥幸取得了一点成绩,从来没有忘记我们是农民。工人的难我们清楚,农民的难我们更清楚。”
马红梅无言以对,正如所言,这俩人的确是农民出身,虽然富裕了,可也是刚刚富裕。
“李厂长,不知道你这工资能给开到多钱?”
“原来服装厂开多少钱工资?”
“根据级别四十到五十五不等,极个别能拿到六十。不过国营厂有点其他的好处,那就是办的有幼儿园和卫生院,孩子上幼儿园、工人看个头疼脑热不花钱。”
李大美说:“咱们这情况不一样,就是个人开的服装厂。包吃包住,四十五起,每个月奖金另算,差不多的情况下拿六十块钱的工资。但是幼儿园、卫生院都没有的。”
听李大美这么一说,马红梅也就放心了:“一个月开个四十多块钱,找活干的人能排成行。工人,最不是问题。熟练工人二三百人也能找到,就算是没有熟练工,咱们自己培训,心灵手巧的女工,培训期用不了三个月,所以我说工人不是问题。问题是生产的东西能不能热销,这时代变化太快,今年流行这个,明年流行那个,工厂能不能存活。”
刘夏莲说:“工人是工厂的一员,你们应该也有自己的想法。为工厂生产提出意见建议啊,众人拾柴火焰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