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陈年卷宗

赵福生点了点头。

她不用再细问,就已经猜出了前因后果。

金县镇魔司的人不知道汤祖望26年前就死了,之后的时间都是重复他临死那一天的行动轨迹,每日复刻,自然时间、所做的事都是准时的。

但落入下头的人眼里,确实会有些诡异。

赵金焕说完这些之后,目光落到了赵福生手里拿着的卷宗之上。

他一下就明白万安县众人唤他进来的缘故了。

“我们金县这些年太平,没有发生过鬼祸,赵大人是清楚的吧?”说完,见赵福生点头后,又道:

“按照规则,没有鬼祸发生,便无事记录才对,可我们汤大人却在每年的夏季,都会单独写一张卷宗,写完之后会卷起来,系上之后让我放入阁中。”

赵福生听到这里,眼珠微微一转:

“我看了一张卷宗,上面写的时间是大汉221年6月14,汤祖望之后每年写卷宗的时间,是不是也在6月14?”

赵金焕正色道:

“半点儿不错。”

最初的头两年他没在意,只当是巧合。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汤祖望每日行迹轨迹不变,赵金焕侍候他,便心中开始发毛,下意识的留意时间。

待到第三年时,他再看汤祖望记录卷宗的时间在6月14时,心中就很害怕了。

他越来越觉得汤祖望不像人,平日也很怕他,尽量离这位大人远远的。

好在怕归怕,这些年并没有怪事发生。

赵福生拿着卷宗问他:

“这些案卷你看过没有?”

赵金焕摇了摇头:

“我大字不识一个,既不认得卷宗内写了什么,也不敢有胆子偷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赵福生轻应了一声:“我要问的话已经问完了,我们还有事要说,你且先去忙你的吧。”

“是。”赵金焕低头行礼,心中大石落地,缓缓退出去了。

等他一走,刘义真道:

“福生,这些后来每年存放的卷宗,都是汤祖望在221年6月写的?”

“应该是。”

赵福生这才将卷宗展开:

“他厉鬼复苏于221年的6月14,鬼被困在了这个时候,便重复这些行动,落进其他不明就里的人眼里,便像是每年的6月14汤祖望都写了卷宗。”

实则这些卷宗都是发221年同一天写下的。

金县的鬼案已经解决了,对于不知道内情的普通人来说,既然早前都不知道,事后更不必知道,以免徒增惊恐——这也是她当着赵金焕的面没有提及这件事的缘故。

赵福生手里的卷宗被摊开,上面果然记录着时间:

大汉朝221年6月14日,夏。

她一开始还以为卷宗一致,内容也会相同,哪知摊开这卷档案一看,内里的记录竟与第一份是不一样的,这倒是给了赵福生意外之喜。

“当年孙府案相关的证人共有37人,录了口供登记名册的共计9人,但是三人已死——”

镇魔司的人办鬼案在不在行且先不提,但涉及鬼案,一些相关的记载还是很详尽的。

参与调查问话的证人身份、来历都记得很清楚,因此汤祖望就是过了十七年再查孙府案子相关的线索,依旧是很容易追溯当初。

与孙府案相关的活口在221年时照理来说还有6人存活,分别是寿衣铺的老板王观山、香烛纸钱铺的周盘树、扎纸匠季老三、写福寿钱的读书人胡德成、灯笼铺老板孙坦头。

赵福生看到这里,目光又从这些人名之上扫过,数来数去,竟只有五个人。

她瞳孔微微一缩。

镇魔司的卷宗档案不敢乱写,说是记录在册的口供录取者有9人那就是9人,经追溯,3人死亡,那么有6人还存活,可如今汤祖望登记在案的只有5人,还有一人去哪儿了?

卷宗写到这里便没了。

赵福生将卷宗递给刘义真,他看完后,也发出相同的疑问:

“证人少了一个。”

说完,众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落到了档案柜阁上。

大汉223年6月14日的卷宗记录中,兴许会有几人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