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搁置

步骘微微皱眉,神色凝重地说道:“陆都督撤回南岸,也是为了保存实力,再图良策。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如何促成吴蜀两国和谈,否则若魏军与蜀军暗中勾结,我们将腹背受敌,荆州之地恐难保全——”

他的话还没说完,旁边就传来一个声音:“什么和谈?目前蜀军占据武陵和半个南郡,现在和谈是要把这两片土地送给他们么?”

说话的正是潘濬,由于老家的春耕田地被烧了个干净,所以提起来蜀军就没好气,当然朱然觉得这也跟武陵在蜀军控制下,潘家补种两次都被五溪蛮烧了有关——如今武陵潘家已经抛弃家业,辗转流窜至长沙,发现潘濬不在长沙后又派人送信,哭诉自家遭遇。

不过朱然肯定不能揭伤疤,所以他只好打哈哈:“承明啊,我们也希望夺回失地,可是现今我们水军打不过蜀军,总不能让儿郎们泅渡过江再去攻城吧?”

“说到底还是之前张惠恕太过懈怠,多次出使蜀国却不曾看到对方水军偷偷造了这铁甲舰。”潘濬一甩袖子,“前几日奋武将军带着楼船来援助,却被打得落花流水,可见这铁船更胜木船,我们也应该打造铁船,否则将来蜀军再造几艘,长此以往,这长江便不再属于我军了!”

其实潘濬的想法也是这段时间以来江陵水军的想法,朱桓战败后虽然羞愧难当,不过还是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一方面组织人手重造船桨,抢修战船,另一方面送信回去,描述蜀军的铁甲战船的可怕,为了避免后方像当初的自己一样误以为这时包裹着铁皮的木船,他专门强调了对方不惧弩炮,所有远程攻击命中后甚至无法刺入,就这么掉进江里的情况。

如今这位奋武将军正在乌林港修船,所以没空参加江陵城的分锅会,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半天,最后的结论也无非是“南和蜀汉,北拒曹魏,积蓄力量,伺机而动”。

但是潘濬最终却摇了摇头:“我认为不妥,至尊打算议和是一回事儿,我们主动采取议和策略则是另一回事——”

而在更遥远的成都,比夏侯惇更符合“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这一描述的诸葛瑾也终于见到了他的弟弟。

兄弟两人的见面并不令人感动,而是充满了官方态度——毕竟一方是东吴的骠骑将军,另一方是季汉的丞相,双方据理力争,都想要争取己方的利益。

在一通“如今局势动荡,吴蜀相斗只会让曹魏得利,还望以大局为重”、“吴军挑衅在先,汉军不过是自卫反击。况且荆州本就是大汉之地,如今只是收复旧土”的扯皮之后,诸葛亮最终还是表示事已至此,不如先吃饭吧。

于是谈判又进入了第二轮,不过这一次是在饭桌上。

由于兄弟二人很久没见,所以刘禅专门张罗让御厨上了一堆拿手的菜肴。还把网友们送来的调味品拉满——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御厨们终于不会再干红烧肉里面加胡椒粉的蠢事儿了,而且他们已经发现那种被称为“味精”的佐料可以有效提鲜,所以每次做菜的时候都会放一些。

诸葛瑾本因为谈判失利而心事重重,对于这餐饭并未抱太大期待,只是机械地夹起一块肉放入口中。但是刹那间,一股从未体验过的奇妙味道在味蕾上炸开,以至于他又多嚼了几下,这才看向诸葛亮。

丞相看着兄长惊讶的神情,心中暗笑,他第一次尝到味精做的菜的时候也吃了一惊,这些后世子孙送来的佐料在提升鲜味的同时并没有改变食物原本的风味,对于三国时代的人而言无疑是降维打击。

毕竟用海肠子提鲜的做法要等到清朝才会被人们发现,在此之前,哪怕是曾经居住在琅琊的诸葛家也不知道有这种做法,尽管尝遍江鲜,诸葛瑾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些川菜别有一番风味。

“兄长,味道如何?”诸葛亮微笑着问道。

诸葛瑾回过神来,放下筷子,赞叹道:“未曾想世间竟有如此奇妙之味,这比我东吴之食不知鲜美多少。”

诸葛亮趁机说道:“兄长,实不相瞒,我大汉还有诸多奇物。此次兄长前来议和,又无法讨要回南郡和武陵,就算孙仲谋不怪罪兄长,其他东吴重臣也定然认为兄长与大汉勾结,故而空手而回。故而我与兄长一些便利,此次返回,兄长可带些样品回去,若东吴与我等恢复外交,于双方皆有利。”

诸葛瑾沉思了一下,这才摇了摇头:“许些奇淫技巧,怕是不足以让众人赞同这般议和。”

于是丞相又加了把火:“如今魏军压境,吴主定然焦头烂额,而魏军之所以敢于大军南下,乃是因为我军在凉州休养,曹叡压力减轻,故而专注于东线,只要吴王不称帝,我们可以从凉州出兵,分散曹魏注意力,同时愿意继续与吴国开展战马贸易,凉州之地多有良马,可为东吴增强骑兵之力。还有这西域香料,可让食物变得美味无比,送至东吴贩卖,亦可牟利。”

诸葛瑾其实也清楚,吴军两线败绩,短期内肯定不宜称帝,否则只会沦为天下人笑柄,不过他还是微微皱眉:“丞相之意,我已明白,只是南郡和武陵之事,我东吴上下皆极为在意,若不能拿回,恐难以向至尊交代。”

诸葛亮轻摇羽扇:“南郡南部和武陵如今已在我军掌控,我亦不能擅自做主交还。不过武陵多有蛮人作乱,公安亦是偏僻之地,我军亦无意继续向东,不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我们可以在这公安县设置贸易站,东吴与季汉的商人在此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如此一来,既能促进双方经济,也可缓和我们之间的关系。”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个词还是丞相之前跟鲁斌、张越聊天时候听到的,他觉得非常合适形容己方与吴国的关系,便用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