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五莲县于里镇南寺村的历史文化和传说

家乡美01 山东人秦 1122 字 12天前

五莲县于里镇的南寺村宛如一颗镶嵌在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这个古村落不仅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更因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与传说而声名远扬。其中,涌泉寺的传说更是令人津津乐道。

据史书记载,南寺村依傍着一座名为涌泉寺的古刹而建立。这座涌泉寺堪称莒北地区赫赫有名的佛教圣地,其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西汉末年。历经风雨沧桑,它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涌泉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达百亩之广。寺庙布局严谨,设有气派非凡的大门和二门,依次排列着前殿、中殿和后殿这三座宏伟壮观的大殿。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形成了五进式的院落结构,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此外,寺内还供奉着多达百余尊神态各异的神灵雕像,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这两个特殊的日子,来自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们便会云集于此。他们怀揣着虔诚之心,纷纷赶来参加庙会。人们或在佛前许下美好心愿,祈求平安幸福;或手持香火,恭敬地向神像进香礼拜,以表达对神明的敬仰之意。一时间,涌泉寺前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然而,关于涌泉寺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相传在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处暂歇一宿。或许是因为旅途劳顿,亦或是对和尚的招待略有不满,刘秀竟放出狠话:“千年不发僧”。自那以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涌泉寺果真再未增添过一名僧人。这段传说虽无从考证,但却给这座古老的寺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使得南寺村的文化内涵愈发深厚,引人入胜。

神水的传说:

南寺村前有一清泉,泉水涌动,被称为涌泉。

涌泉的水清冽甘甜,被奉为神水,受到当地村民及四邻八乡的尊崇。

常有虔诚的信徒取此“神水”,化病消灾,保佑平安。

赵三夫妻变年轻的传说:

村里人目睹赵三夫妻仿若一夜之间返老还童,皆瞠目结舌,遂登门造访,欲一探缘由。

暴雨过后,夫妻俩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关系要好的邻居分享了青峰岭上泉子的奇事。

乡亲们在赵三夫妻的引领下,犹如众星捧月般,寻觅到了那棵巍峨的大松树,最终在青峰岭上成功挖掘出了那口被洪水冲走的神泉,其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这便是如今于里镇南寺村的“涌泉”。

这些传说宛如璀璨的明珠,不仅闪耀着南寺村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折射出当地人民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与依赖。

故事细节

在悠悠岁月长河的深处,于里镇青峰岭上栖息着一对年迈的夫妇,他们膝下无子,终日以打柴为生。

这天清晨,老汉赵三如往常一般,身背干粮,手持绳索,步履蹒跚地踏上了上山打柴的征程。直至夕阳西下,赵三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背着沉甸甸的柴草回到家中。他将柴草轻轻放置于院子中,正欲推门而入,却见老伴如门神般伫立在门口,满脸狐疑地问道:“这位小哥,你所寻何人?怎的不打一声招呼便擅闯民宅?”赵三闻言,不禁哑然失笑,老婆子今日莫不是吃错了药,竟开起这等玩笑,他一边推开老伴,一边嘟囔道:“你整日在家无所事事,就晓得寻我开心,我累得像头牛,快给我倒杯水解解渴。”

“你这是何出此言!我与你素昧平生,你怎敢佯装熟识?”

赵三一瞧老伴的神色,全无半点玩笑之意,只当是发生了什么变故,慌忙拉着老伴进屋,端过油灯,让老伴自己瞧上一瞧:“我可是你的夫君啊,怎的离开你一日,你便不识得了!”

老伴定睛端详了一番,果真是自家男人,只是模样变得如同年轻时一般,不禁惊诧道:“一日未见,你怎就变成了俊朗的小伙子?”

赵三忙道:“今日上山砍柴,正午用饭之时,我觅得一处山泉,便在那山泉之畔,就着泉水啃了些干粮。待我起身离开,回眸一望那山泉,忽地瞧见泉水中有个小伙子的身影,我惊得魂飞魄散,赶忙四处张望,并无他人,那影子竟是我自己。我亦是纳闷,怎的须臾之间就返老还童了,想来定是那泉水的神效。”

老伴迫不及待地问道:“那山泉在何处,快带我去瞧瞧。”

老两口马不停蹄地赶到山泉边上,望见那清澈见底的山泉,老伴暗自思忖,老头子饮了这山泉水,便成了年轻的小伙子,可我依旧是个老婆子,这老头子若是有了什么花花肠子,那可如何是好!念及此处,便迫不及待地俯下身去,掬起一捧泉水就饮,不多时,老婆子也摇身一变,成了年轻貌美的小媳妇。

老两口彼此凝视,宛如欣赏着稀世珍宝,惊叹于山泉那宛如神迹般的神奇力量,不禁啧啧称奇:“此泉简直如同神来之笔,咱就唤它作返青泉吧!”

赵三老两口喝泉水返老还童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播开来,乡亲们如潮水般纷纷前来打探消息。当赵三夫妇引领大家再度寻觅那神泉之时,却发现返青泉已如黄鹤一去,杳无踪迹。山洪如凶猛的巨兽,咆哮着改道而去,将返青泉吞噬得无影无踪。

众人议论纷纷,一位睿智的老者献计道:“返青泉虽已消失不见,然而青峰岭依旧屹立不倒,咱们不妨再挖掘一眼山泉,或许也能让我们重焕青春。”

“是啊,咱们不妨一试!”众人齐声响应。

说时迟那时快!村里的小伙子们如猛虎下山,轮流上阵,短短数日,一眼清澈如镜的山泉便如羞涩的少女般,展现在众人眼前。这眼山泉恰似“返青泉”,清澈见底,宛如水晶般纯净,不流不溢,仿若沉睡的仙子,下雨时不涨,干旱时不涸!

后来,人们口口相传,不知不觉间,“返青泉”被唤作了“涌泉”,再后来,人们依泉而建寺,修筑了“涌泉寺”,村子也因寺得名,称作“涌泉寺”村,再后来,由于该村位于于里沟南,遂更名为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