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水,知道自己不能再回避,便鼓起勇气说道:“论亲论理,应当立载淇的长子溥伦。他年纪虽幼,但天资聪颖,且是皇室血脉,是继位的合适人选。”
同治皇帝听了皇后的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点头道:“皇后之言,深合朕意。溥伦确实是个不错的孩子,朕也看好他的未来。”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朕现在便口授遗诏,你和李鸿藻一同听旨,李鸿藻,你就在这龙床边将朕的遗诏誊写下来。”
李鸿藻连忙应诺,取过纸笔,跪在龙床边,准备记录皇帝的遗诏。
同治皇帝深知慈禧太后的影响力,担心她在关键时刻闯入干预,便对旁边的小宫监下令:“你们几个,轮流在宫门外巡逻,若有任何人,尤其是慈禧太后想要闯入,必须立即通报朕,不得有误。”
小宫监们领命而去,紧张地守在宫门外,而李鸿藻则专注于记录同治皇帝的遗诏,每一笔每一划都显得异常沉重,因为这份遗诏将决定大清朝的未来命运。
片刻之后,遗诏书写完毕。
同治皇帝用颤抖的手接过遗诏,仔细地审视了一番,确认无误后,便将遗诏交还给了李鸿藻。
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舍和期望,缓缓说道:“写得很好,李爱卿,你将这份诏书妥善保管。若朕有不测,你便可以奉此遗诏,拥立嗣君登基,稳定朝局。倘若天意不绝朕命,或许朕还能与你相见。”
李鸿藻听罢,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份遗诏的分量,也明白皇帝此刻的心情。
他恭敬地接过遗诏,小心地放入怀中,然后跪地叩首,声音哽咽地回应:“老臣领旨,定当不负皇上重托,愿皇上龙体康泰,国泰民安。”
李鸿藻谢恩之后,缓缓退出了乾清宫。
李鸿藻走出乾清宫,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心中犹如千斤重担压着。
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万一被慈禧太后得知,自己的项上人头恐怕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