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展会经历让他们意识到,在国际市场上,产品质量和独特性固然重要,但文化内涵和品牌故事同样能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随着在法国市场打开了一个小缺口,他们乘胜追击,扩大市场推广范围。他们与当地的一些小型酒商达成合作,将葡萄酒引入一些特色酒吧和餐厅,让法国消费者更容易接触到他们的产品。
同时,他们也开始针对欧洲其他国家开展营销活动。在意大利,他们与一家旅游公司合作,推出了“葡萄酒之旅”套餐,将葡萄园的旅游项目与意大利的美食之旅相结合,吸引了不少欧洲游客。
然而,在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过程中,资金压力也逐渐增大。研发新的包装、参加国际展会、进行广告宣传以及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葡萄园的财务状况,并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卫雨氲提出可以考虑吸引国外投资,或者寻求银行的贷款。但翟树人担心过多的外部投资会影响他们对葡萄园的控制权。
林竹晓则建议优化内部资金使用,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同时提高葡萄园的经营效率。他们经过深入讨论,决定采取林竹晓的建议,先从内部入手进行调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对葡萄园的生产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发现可以在葡萄种植的某些方面采用更科学、更高效的方法,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例如,引进先进的灌溉系统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企业管理方面,他们简化了一些繁琐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通过这些内部调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
但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仅仅依靠内部调整还远远不够。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吸引外部投资的可能性。卫雨氲负责与潜在的投资者进行接触,她向他们详细介绍葡萄园的发展前景、独特的竞争优势以及未来的规划。
在一次与国际投资集团的谈判中,对方对葡萄园的国际市场发展潜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提出了一些相对苛刻的条件,例如要求在公司决策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并且希望在未来的利润分配中占据较大比例。
翟树人有些犹豫,他担心这样会削弱他们自己的决策主导权,导致葡萄园偏离他们最初的发展方向。林竹晓和卫雨氲也陷入了沉思,他们需要权衡利弊,在获取资金支持和保持对葡萄园的控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