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店生意很好,桌桌爆满,装修也很独特,有农家小院的氛围,四面特意刷的泥墙,门框两边还挂着橙黄饱满的大玉米和红彤彤的辣椒串,每个桌上一口大锅,热气腾腾,香气弥漫。老板约莫50岁,话还没说,眼睛已经笑成一条线,一副憨厚模样,老板娘戴着一条祖母绿的项链,显得很年轻,在柜台上结账算账,精明得很。
老板也兼跑堂,招呼打得很热情,一看潘晓晨和岳东林来了,赶紧迎上去,他从眼睛笑成一条线,从这一条线的缝隙里略一打量他俩,就知道这俩人不是本地人:“您好,两位吧?哎呦,今儿个客人多,您两位稍微等一下,有座了,我第一个给你们安排,来来来,先坐。”
老板说着就端出一个果盘,有南瓜子、圣女果:“你们是来旅游的吧,来尝尝,都是自家种的。”
潘晓晨拿过一个圣女果,咬在嘴里甜甜的,沙沙的口感很独特,确实和外面卖得不太一样。
岳东林抓了一把南瓜子嗑起来:“老板,今年大丰收啊。”
老板笑得很开怀:“嘿嘿,还说得过去,说实在的,我们也算是靠天吃饭,我们家还有一个鱼塘,绝对能保证让客人吃上最新鲜的鱼,而且我们用的菜也是绿色无污染的,咱承包了十多亩的大棚,专供饭店的蔬菜,也往外头卖。”
岳东林嚯了一声,开玩笑说:“老板,您真是让别人赚不到一分钱呀,连供应链都自己解决了。”
老板听得也很开心:“嗐,也没别的本事,民以食为天,我这大半辈子就琢磨吃了。”
岳东林不禁问:“这么大摊子,忙得过来吗?”
老板也不藏着掖着:“嘿嘿,我们这是整个家族的人都扑上面了,开鱼塘的是我大舅一家,种大棚的是我二姨一家,我呢,算子承父业,你看店里帮忙的也都是亲戚。”
潘晓晨忍不住佩服这一大家子,现在他们生意做得这么好,那说明这家人能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果有一家想要多捞好处,即便是家族企业也会分崩离析。
“两位订酒店了吗?”老板很热切地问。
岳东林和潘晓晨还没来得及订,老板见缝插针:“别订外面的大酒店,除了贵还是贵,也没啥特色,我建议你们住民宿,不瞒二位,我家也有民宿,是我家老爷子在顾店,干饭店太累了,他把饭店交给我之后,闲了没两年就待不住了,总想找点事儿做,我就给他盘了一个小民宿,也不累,我大闺女有时候也去帮衬,现在老爷子80岁了,还是闲不下来,人有事情做,才有奔头,活着就带劲儿,您说是不是?”
老板说得喜笑盈盈,岳东林瞥了潘晓晨一眼,俩人哪好意思拒绝,岳东林开玩笑说:“老板,您是真会做生意啊,还一锅端、垄断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