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前夜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2610 字 2天前

两位娘娘看完奏折后,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狂喜。然而,她们深知在宫廷之中,必须保持冷静和端庄,于是强压下内心的喜悦,表面上依旧装作若无其事、镇定自若的模样。等到四下无人之时,她们才悄悄地将这份珍贵的奏折小心翼翼地藏匿起来,生怕被他人发现,更不敢轻易声张此事。

此刻,两位娘娘的心中暗自思忖着:“这董元纯可真不愧是咱们的‘贴心小棉袄’啊!他所出的这个主意简直就是与我们不谋而合,完全符合咱们的心思呐!”正当她们为此暗暗得意之际,却不曾料到世上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怎的,这件事情最终还是传到了那八位权臣的耳中。

这八位大臣听闻此事之后,顿时气得暴跳如雷、七窍生烟。他们心急如焚,片刻也不愿耽搁,急匆匆地便直奔两宫皇太后所在之处而去,显然是要兴师问罪,上演一场激烈的“舌战群儒”好戏。

当两宫皇太后看到这八人怒气冲冲而来的架势时,心中不禁暗自发笑。但她们毕竟久经宫廷风云,自然不会轻易表露真实情绪。只见两人端坐在宝座之上,面容严肃庄重,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缓缓开口说道:“依咱们之见,董元纯此计甚妙,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呀?”

八大臣闻听此言,一个个面色大变,脑袋如同被狂风吹拂的树枝一般,左右摇晃不止,活像那不停转动的拨浪鼓。他们几乎同时扯着嗓子喊道:“万万不可!我等乃是暂时辅佐幼主,岂能听从皇太后之命?皇太后查看奏折,纯属多此一举!”

两宫皇太后听到这番话后,顿时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其中,慈安太后性子柔弱,只晓得掩面哭泣,泪水如决堤之水般哗哗流淌;而慈禧太后则毫不示弱,她瞪大双眼,柳眉倒竖,双手叉腰,与肃顺据理力争,声音高亢嘹亮,震耳欲聋,竟将当时年仅几岁的同治皇帝吓得屁滚尿流,直接尿湿了裤裆。

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剑拔弩张的激烈争论在两宫皇太后和八大臣之间骤然爆发开来。众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整个场面混乱不堪,犹如炸开了锅一般。而引发这场轩然大波的“导火索”,正是那份令两宫皇太后欣喜若狂的董元纯奏折!

两宫皇太后心中自然清楚得很,她们实际上并无权力私自藏匿这份奏折。面对眼前如此紧张的局势,两人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暗自思忖道:罢了罢了,这奏折终究还是要拿给那八个顽固不化的大臣过目才行啊!

八大臣刚一接过那份奏折,当晚便如同被打了鸡血一般,精神抖擞地忙碌起来。只见他们围坐在一起,时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时而奋笔疾书、争论不休。不多时,一份措辞严厉、言语犀利如刀的旨意便拟定好了。这份旨意不仅对董元纯严加斥责,其字里行间更是隐隐约约地影射着奕欣。

完成这一切后,八大臣心中不禁暗自得意起来。他们一个个摇头晃脑,脸上洋溢着胜利者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董元纯和奕欣狼狈不堪的模样。其中一人甚至冷笑着说道:“哼,这下子看你们还敢不敢肆意妄为、胡乱折腾!”然而,就在这群人沉浸在自以为是的喜悦之中时,却完全忘记了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这份精心拟好的旨意必须要经过两宫皇太后的批准,并盖上御印才能正式生效。

此刻,身处宫中的两宫皇太后得知此事后,却是喜不自禁。两人相视一笑,那表情犹如捡到了稀世珍宝一般,心中暗暗思忖道:“嘿嘿,这些个家伙,终究还是逃不出咱们姐妹俩的手掌心啊!”于是乎,她们有意拖延时间,迟迟不肯给这份旨意加盖御印。每当有大臣前来催促时,两位太后总是不紧不慢地应付着,态度显得十分敷衍。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八大臣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可又无计可施。他们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那两份尚未生效的旨意,气得直跺脚,却也无可奈何。而两宫皇太后则在一旁悠然自得地看着他们干着急,心中别提有多畅快了。

话说这两宫皇太后与八位大臣之间,可谓是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激烈异常的“拉锯战”。首日,各类奏折如雪花般纷至沓来,但那至关重要的印章却始终未能盖上。两宫太后见状,心中暗自窃喜:“嘿嘿,瞧你们这些家伙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