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林东明等人却看得有些不忍直视。他们觉得林东阳的脸皮实在是太厚了。
为了拿到资助,竟然如此不遗余力地奉承和讨好王二公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家村的村学终于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为了聘请到合适的教师,林东阳特地拜托孙县令帮忙寻找。
经过一番努力,孙县令为林家村推荐了两位读书人,这两位读书人虽然多年未能考上童生,但学识不错,且年龄已逾三十,对仕途已不抱希望,正渴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养家糊口。
林东阳对这两位夫子非常慷慨,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优厚的待遇,还允许他们将妻子和孩子接过来同住,以免夫妻分离,同时也能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并且等到林家罐头工坊开始做罐头的时候,也让他们全家参与进来赚些额外的收入。
这一举措让两位夫子感激不尽,他们深知没有功名的读书人生活艰难,能找到这样一份好工作实属不易,因此他们决定尽心尽力地教导孩子们。
然而,林东阳并没有完全信任这两位夫子。为了确保孩子们能够接受到全面的教育,他特意从林家大院中选出一位兄弟,担任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这位兄弟专门负责给孩子们讲述林家大院的发展历程和爱国情怀,以及林家大院一直秉持的家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林东阳深知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这些观念需要从小培养。因此,他要求这位兄弟不仅要讲述林家大院的事情,还要邀请快班的衙役们在休息时来讲述他们遇到的事情和处理方法,甚至邀请来林家村卖货的商人和村里的老人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当然,楚国皇帝开国的事,也要没事就讲。
这位兄弟一听就明白了林东阳的用意,他立刻点头保证会尽心尽力地教导孩子们。他深知这是占用孩子们的时间来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了解世事,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村学的教育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逐渐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国家意识。他们开始明白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
随着各村孩子们的陆续到来,林家村的村学正式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学生。在林东阳的大力推动下,不仅男孩们被送来了学校,还有许多女孩也得以踏入这知识的殿堂。林东阳特意强调需要女孩们加入,因为她们将被培养成为管理林一峰等四人家宅内院的得力助手,这些重要的职责必须交给值得信赖的人。村民们对此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繁重的春耕季节也悄然来临。在没有现代化肥和农药的时代,农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虫子肆虐、杂草疯长,这一切都给辛勤耕耘的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伤害。
许多家庭在是否送孩子上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中需要足够的人力来维持田地的收入。
然而,这两年来,在林东阳的带领下,村民们逐渐看到了希望。他们亲眼见证了林东阳如何带领大家改善生活、提高收入,如何为村子的发展倾注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