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郭皇后【91】

太子定下,官家有后,朝廷上下这一段时间氛围都轻松宽和起来,朝臣在朝会上辩论都有劲了几分。

小孩迎风见长,三日一小边,七日一大变,前几日还只有半个胳膊那么大,转眼间就长大了一圈,宋婠感觉抱着小赵暄的胳膊都沉了不少。

小孩儿眉眼长开了不少,依稀能瞧见赵祯和宋婠的影子。

“眼睛和嘴巴像你,将来定是位风流俊秀的少年郎。”赵祯乐呵呵的道,梓潼容貌姣好,宝宝长的像他娘亲才好。

宋婠打量了几下,忍不住伸手在小赵暄脸窝上戳了戳,软弹的颊肉微微下陷入,形成一个圆圆的肉坑,“鼻子和脸型像你。”

原主郭婠面若银盘,珠圆玉润,眉眼间却又浓纤,很是有古典的韵味,但赵祯的面颊偏窄,颌角颧骨更显锋利,鼻若悬胆。

小赵暄的脸型和鼻子都随了赵祯,眼睛和嘴唇随了宋婠,可以说是结合了两人的优点长成,才丁点大就可以瞧见日后的风华来。

小赵暄感觉到宋婠在逗他,藕节似的胳膊一把环住她的胳膊,两脚在空气中乱蹬乱爬,宋婠抬高手臂,小孩咯咯的笑着,双脚渐渐的离开了地面。

“你小心些。”赵祯横了宋婠一眼,就没见过这么不靠谱的娘亲,把孩子接过去抱在怀里轻轻的拍着。

小赵暄浑然不知愁,咯咯的笑着,天真无邪。

七月正是农忙的时候,汴京和其他地方的早稻和早麦都开始收获,趁此机会,工部推出了新研究的割麦神器,将镰刀固定在一根长棍上,在加上一个挡板推动小麦,这样,农人不用弯腰,只要对着小麦挥动,便可以轻松完成割麦的动作,十分省力,可以提升几倍的效率。

这样的工具才真正解放了劳动力。

邸报,民报,还有各路小报都发表了关于割麦神器的文章,将此物吹的神乎其神,无论在朝堂还是民间都引得一片哗然。

农人迫不及待的涌向官府,想要求的一把这样的割麦工具。

一时之间,工部成了香饽饽,热的不能再热的热灶,明眼人都看得见工部尚书宋祁与官家关系亲厚,宋祁更是时常出入集英殿,御书房,朝会上也多次得官家赞赏,眼看着就要成为官家心腹的存在。

旧日那些嫌弃工部没有油水,在六部当中地位不显而不愿去工部的官员更是悔青了肠子。

七月下旬,各地上报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尤其是去年江淮受灾的地区,今年不仅没有再次受到蝗灾侵袭,反而因为采用了新式堆肥之法,小麦的产量还比过去长了半成。

江淮地区小麦产量增加不明显,但是土地更肥沃,气候更适宜的苏湖地区,小麦的亩产翻了两成,由原来的亩产一百八十市斤增长到两百二十市斤,水稻由原来的三百五十市斤增长到三百七十市斤。

让户部乃至宰执都大吃一惊。

粮食增产,百姓都能吃饱穿暖,乃是盛世之兆啊。

相公们集体一改对宋婠各种挑刺的态度,纷纷上书给宋婠吹彩虹屁,尤其是这些人从科考千难万难中闯出来的,肚子里都有些料,诗书双绝,写起文章夸人来,那是叫宋婠听的心潮澎湃,飘然欲仙。

就连素日板着脸,奏折里不是弹劾就是谏言的范仲淹都一反常态,难得接连上书两封,夸赞宋婠,叫她受宠若惊。

但她也没有沉迷彩虹屁太久,八月乃是汛期,趁着洪涝来临之前收获作物,开封水道发达,自八月伊始,便下起了雨,雨势越来越大,据钦天监监测,今年怕是会有水灾。

朝廷又开始准备防洪防涝和一系列的赈灾事宜。

正如钦天监预测,开封的暴雨是近几年雨势最大的一场,连下了第七天,街道的积水都快漫到人大腿上。

不得不说景佑这个年号取得不好,景佑年间多灾多难,去年是蝗灾,今年又是洪涝。

连年灾难损耗国力,等到宝元元年,李元昊自立,起兵谋反,大宋朝廷也无余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