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特决定拿下盐矿,从彻底攻破灰雁营地起,这就是兰特所有部下都知道的事情,已经到了盐矿门口,没有理由不带走其中所有的拥魔者。
兰特在占领灰雁营地之后的第二天单独询问了所有营地中原来的人族拥魔者,这些拥魔者最早被送来营地的时间是三年前,最晚的也是3个月之前,这些拥魔者都表示从来没有见到过像哈克那样的人,他们也不知道灰雁部落最近两个月的行动,只是知道近期灰雁的骑兵频繁的外出。
兰特仍然没有放弃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亲人,不仅仅是血缘上的羁绊,兰特已经感觉到,很多熟悉自己的人,比如亚伯特、罗尔已经觉察出今天的兰特跟3個月以前的兰特在思维、认知和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兰特也吃不准在一个有神的世界里,这样的不同会被认为是心智突破还是邪灵入侵,也不知道被人真的发觉之后会被当成大器晚成,还是直接送上火刑架烧干净了。
所以兰特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们,找到他们,把奔马领地原有的人马交还回去,自己带着在奔马平原上获得的资源重新开始,这样兰特内有几千号领民,外有奔马男爵领支援,不用担心他人对自己突然做大的猜忌。
在蛮族概念里的盐矿是一个位于奔马平原东边一处西南—东北向的峡谷之中,峡谷南北绵延15公里,东西最宽处不到500米,最窄处200米。
峡谷西边山坡陡峭但是比较低矮,山壁平均200米左右高度,东边山坡是奔马平原东部边界洛基拉夫山脉的一部分,山势高耸。
盐矿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天然的侦查困难,尼尔和犬牙在山谷东南口外埋伏了好几天的时间,只能远远的看到山谷内的蛮族营地影子,却不敢进入怕打草惊蛇。
在询问人族拥魔者的过程中,兰特发现蛮族对于盐矿内部的情况掩藏的非常巧妙,灰雁营地的人族与盐矿的人族被完全分开,一旦拥魔者进入盐矿就不会允许出来,每个月从盐矿向外运送一次食盐也不会由人族拥魔者押运。
届时从盐矿内出来的人族只有那位能干的蓝尼雅和几位助手,这些人族一旦进入营地就会被送入头雁或者祭司的帐篷里,算完账就会马上离开,中间也不会跟营地中的其他人族有交流。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蛮族祭司每个季度都会前往盐矿,并且会带着温蒂几个女孩,因而兰特还是从温蒂几个女孩子的嘴里大概得知了盐矿内的情况。
盐矿就位于峡谷之中的旧河床之上,温蒂只知道河床上盖了好多石屋,这些石屋里就是联通盐矿脉的盐井,而加工的地点位于山谷西山壁上的一处人族山洞营地里。
在这座山洞中居住了至少2000名人族无魔者和300名拥魔者,山洞中有十几口巨大的煮盐锅和几十口中小煮盐锅,无魔者的工作就是用这些巨大的煮锅制盐,而拥魔者们都需要把装有盐水的大桶送到山洞里,要有拥魔者的工作是在山下的石屋中抽取盐水。
在山谷的西南和东北口各有一处大型营地,这两处大型营地并不是灰雁本部,而是几年来从灰雁部落分离出去或者灰雁征服的下小部落之后被流放的蛮族。
这些蛮族由头雁的叔叔和弟弟分别统领,负责看住盐矿并把产出的食盐从盐矿送到外边灰雁本部。
小姑娘们对于盐矿的了解也就是这样了,毕竟温蒂几人是被作为蛮族祭司学徒培养的,她们不是猎手,没法自己到处侦查,祭司也不会让她们进入盐矿之后随意溜达。
出了西南口的蛮族营地,几个女孩子都去过山洞里人族一位苦修士莱特·铎莱纳和中级法师甘道夫·梅林的住所,这两位是营地中的人族祭司和魔法师。
两个人都是五年前先后到达盐矿的,并且按照温蒂的说法,俩人并不是被灰雁劫掠或者购买来的,人家就是听说这里很多人族,自愿来的。
灰雁首领起初非常不喜欢这两个人,想派蛮族骑兵驱离两人,但是被灰雁的老祭司阻止了。
从两个人到达盐矿之后,盐矿里的人族变得井井有条起来,人族甚至不需要蛮族的管理和监督就能够维持很可观的食盐产量。
听着温蒂的介绍,兰特对于盐矿里的人族越发的感兴趣了,他很想知道为什么有了300名左右的拥魔者,盐矿里的人族不能团结起来冲出盐矿。
“哪有那么容易呢?”温蒂也是叹了口气“盐矿里的拥魔者连布甲都没有,蛮族也很怕他们联起手来冲击蛮族营地,所以从来不给人族足够的粮食,也不允许人族拥有铁器、马匹和铠甲。
我听蓝尼雅说过,在5年前,蛮族还会挑动人族中无魔者和拥魔者,拥魔者之间相互争斗,直到莱特·铎莱纳苦修士和甘道夫·梅林法师到来之后人族的内斗才减少。”
看来蛮族对于人族进行了分化和削弱,但是分化真的能让一群当惯了老爷的拥魔者们甘心做苦工吗?兰特对于温蒂的解释也非常疑惑。
不过在交流中,兰特发现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温蒂可以直观的感觉到魔法紊流,用她的话来说,她能够感觉到身边毫无规律的、混乱的“风”,温蒂还能直接的感受到烈火身上的魔纹,甚至可以理解烈火的情绪。
“恐怕温蒂是天生的魔导师”这是亚伯特听到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我在帝都的时候,听说传奇家族的血脉,可以直观感受到魔法元素的流动,甚至可以与魔法妖精直接沟通!”
“您刚才又说到了那个词”兰特又抓到了关键词“魔法妖精到底是什么呀?”
“等你拥有了自己的领地,就可以去鬃狼城或者龙牙城直接去看或者购买魔法妖精了,我虽然知道魔法妖精的一些知识,但是那只是我道听途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