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在现有城市中建设混凝土防护罩,是一种超级技术难题,而且现有城市的设计是以目前的社会运转模式、生态状况而设计运行的,并不符合末日的情况。
建造新的城市,即在华南平原开建庞大的地底城市,以预防末日灾难为基础而设计的新型地底城市,成本肯定比建造混凝土防护罩,以及改建现有城市低一些。
而且考虑到未来地表数百摄氏度的高温,这是让人类无法生存的地表环境,可反过来想,这难道不是一种新的“地热能源”吗?
地热发电是把地下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地热,而一般的地热,很多都是不足一百摄氏度的非饱和态地下热水发电。而末日灾难以后,地表温度上升到数百摄氏度,那么很轻松就能把水加热成蒸汽来发电,几乎等于24小时无穷无尽的清洁能源,核电站反而可以拿来充当备用电源。
因此考虑到这一点后,能源并不是问题,最关键的还是水资源的问题。
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末日灾难之后,地表的水很难再存在,那么地底城市就必须考虑到如何进行水循环使用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在空间站的水循环上已经很有心得,可那终究只是空间站,只需要满足不到十个宇航员的需求,一个地底城市数百万人的水循环压力太大了,而且也没办法做到全封闭。
集合了一批相关专家设计了一个相关数学模型,超级计算机跑了一天后得出的初步结论,一个容纳百万人的地底城市,存在一个水循环上限,即在这个上限以内,不管存储多少的水资源,也会在上限时间之前耗尽。
这个上限时间是3年7个月15天。
人数降低的情况下,要直到1000人规模的地底城市,才能勉强做到无限水循环。
可这样千人规模的城市也没意义了。
余泽还没去关注这几次会议的结果,他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事给吸引了。
是来自美国那边爆出的情况。
自从去年NASA与航天局这边通气以后,尤其是在矮行星坠入太阳的可能概率上升到65%以后,双方就私底下进行了多次的秘密磋商,考虑到矮行星越是接近,隐瞒的难度就越大,到时候就算是业余望远镜都能发现这颗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