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文化产业打响第一枪

老仙灵机一动,想把数学培训班同时办成扫盲班。

现在的培训班采取一县一乡模式。

临洮府的三县共有六个班,外加岷县一个。一期可培训三四百学生,一年就是七八百。

这个规模在西北地区算不得了。

特别是道场给弟子发俸禄这事,直接影响了大批农户,很多穷人把自家女孩儿送到培训班学习。

今年招的女弟子占到总人数的将近四成。

雍教谕得知老仙设宴邀请自己,面子上有些抹不开,他可是铁杆“倒刘派”。

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表外甥,杨老爷何时变了节。

正欲推辞,杨老爷笑嘻嘻奉上一张自行车票,雍教谕立刻换了笑脸。

真香啊,这可是值二十五两银子,快顶自己两年的薪水了!

作为县里的教谕,他每个月也只能领到两石大米。现在粮食贱的什么似的,最多就折银一两。

所以尽管皇上动不动把贪官剥皮萱草,可大家该收还得收。

要不日子没法过啊!

这种礼数上的事,塞音道场都很周到,尽管潘知县缺席了车行开业典礼,但自行车票还是送到了。

听说要推广文化事业,提高百姓识字率,关键是县里只出人,还能领到额外补贴,雍教谕立刻拍手叫好。

现在看老仙怎么看怎么顺眼。

县教谕管着一县的生员,把这事抓在自己手里,一则可贴补那些穷学生,二则自己也能分润一二。

又利国利民,何乐不为?

于是趁热打铁,雍泰提出在狄道县增设一个培训班。

刘学勤还计划在兰州、河州、秦州设培训班,这样下一期将扩展到总共十一个班。

除了刘家堡是道场的师资力量,其余十个班的扫盲这块,全都包给了雍教谕。

“嗯,下一期培训班预计招到六百个学生,搞不好可以录二十名弟子以上。”

对刘学勤而言,什么都没好苗子重要。

如今道场已经形成高年级带低年级的良性循环,老仙只是指导一些水平最高的学生。但他也只是给出课题,有时候课题都是弟子自己选的。

和现在的研究生导师差不多,主要是靠弟子们自己研究,老师只给建议,和一些宏观方向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