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镇总兵唐通一接到入京勤王的诏书,便立马率领所部八千士卒赶往北京,蓟镇距离北京不过百里之遥,两天便赶至了京师。
他将蓟镇兵马屯扎于京师齐化门外,便径直入宫觐见崇祯。
崇祯看到三大勤王之师,唐通是第一个赶到的,特别是在有了刘泽清的衬托后。崇祯非常感动,加赐了唐通蟒袍玉带,并立即赐宴,大赏蓟镇兵马。
说来好笑,说是说大赏,国库内仅余存的白银四千两。崇祯帝将这少的可怜的四千两白银全部赏赐给了唐通部,唐通本人白银四十两,士卒各五钱。
虽然钱少,但是唐通仍向皇帝表示:“愿捐躯报效,使元凶速就歼夷”。
然而就在这样难得的君臣相宜之际,崇祯多疑的性格又犯了。值此大厦将倾之际,他仍然不忘大明朝太监监军的老传统,他将内务府大太监杜之秩派往了蓟镇军中监军,如此行径立刻激怒了唐通,唐通最反感的就是太监前来监军,但凡换个文臣前来,他都不会发这么大的火。
他将崇祯赏赐的蟒袍玉带全部摔在地上,愤怒的说道:“皇上封我伯爵,赐我蟒袍玉带,但是又派遣内官来节制我,这难道是觉得我不如一个太监奴婢吗?”,随即借口自己所部“寡于贼,不敌,战此平地,尤不敌,当往居庸关设险以待”,不等崇祯下令,唐通就将蓟镇兵马全部带往了西边的居庸关。
唐通的抗命不尊让崇祯愤怒不已,但此一时彼一时,崇祯对此无可奈何,只好任由其自行其是。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抵达居庸关,唐通眼见敌军势大,又自感大明朝大势已去,遂和监军太监杜之秩一起投降了顺军。消息传至北京城,有大臣奏请皇帝迅速南巡,帝否。
又有臣建议送太子前往南京,若有不测,可使太子监国,帝犹豫不决。就这样,崇祯浪费了最后出城的时机。
局势危急,但是戍守北京城的将士们却军饷急缺,当此将士用命之时,国库再也无钱可支用。崇祯帝只好号召大臣们捐饷共赴国难,可群臣却一个个哭穷,不肯掏钱。深受皇恩的首辅魏德藻只捐出了伍佰两,有的捐几十两到十几两不等,兵部侍郎金之俊、考功司郎中刘廷谏等人只捐了几两,最后崇祯仅仅收到了白银三千多两,崇祯帝看到这些白银,深恨这些官员为国者寥寥,都是些为一己私利者也。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顺军经居庸关抵达北京城外,顺军军势雄壮,但李自成看着雄伟的北京城墙,也心生了此城难以攻破的想法,李自成其实并没有想着一战就能攻破北京城,毕竟此前无论瓦剌还是后金多次入关,甚至兵围北京,都没能破城,他不认为自己能一战而下,时间拖久了,各地增援的明军就都围过来了。
大顺政权初立,内部其实根本不稳固,内政上基本上是个草台班子在唱戏,军事上鱼目混杂、战力斑驳,既有跟他一起创业的老营兄弟,也有很多投降的明军和其他入伙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虽然称帝,但实际上还是个农民起义军盟主的角色,他真正能依靠的还是只有自己的几万老营兄弟。
此次他率军前来的目的也只是想要恫吓威胁崇祯,如果能让崇祯承认新生的大顺政权的合法性是最好的,如果崇祯不同意,李自成可以退而求其次,让崇祯将帝国西北分封给李自成,让他能做一个西北王也知足了。基于这个政治诉求,李自成派了使者前往城内谈判。
李自成以为崇祯在其军势的恫吓下,肯定会同意他的政治诉求,但他低估了崇祯帝的刚烈性格。
谈判伊始,崇祯听到使者提出李自成让崇祯承认大顺的合法性时,直呼让侍卫为其披甲,他要上城墙亲自杀贼。侍候在侧的王承恩立马劝谏皇帝陛下,好不容易让这位刚愎易怒的皇帝陛下冷静下来。
使者见第一个诉求肯定达不成,只好请封西北王,提出只要崇祯将甘肃、陕西、山西三省割让给李自成做封地,顺军立马撤军,并且从此称臣,再不东顾。这对于当前的大明帝国而言,其实是个可解燃眉之急的选择,因为即使不同意,这些地方也事实上成为了伪顺的地盘了。
但崇祯一想到,若割地封王,大明朝两百年来,列祖列宗均未有此成例,他将成为朱家第一个分裂国家的君主。若是不割,大明立马就有亡国之危。无论怎么选择,崇祯皆无颜面见历代祖宗,一时间,崇祯想到自己执政以来,宵衣旰食,从未懈怠,却落到如此地步,不禁悲从心来,恸哭不已。
作为臣子,本应食君之禄,为君解忧,其实此时,若是有朝臣支持拥护,崇祯也会半推半就的同意了此事。
但是因为崇祯的刚愎自用,政见若最后产生了坏的结果,崇祯绝不会承担责任,只会将责任安在献策者身上。朝臣因此均不肯再为天子开口建言献策,毕竟袁崇焕、陈新甲诸人的例子在前,谁也不愿意再为崇祯背锅了,所以谈判竟一时陷入僵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和谈反复磋商超出了李自成给出的期限,特别是李自成听到谈判时的崇祯君臣情形,发出了“嗟尔明朝,气数已尽”的感叹,遂下定决心要武力攻取北京。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城门迎顺军入城,李自成令部下权将军刘宗敏,制将军刘芳亮、刘希尧、袁宗第等人统兵进城,随后自大明内阁首辅魏德藻以下,大小数百官员投降顺军,可笑明朝养士两百年,竟然养出了这么一群降臣。
此时的崇祯帝穿戴整齐来到太和门,如往常一样准备御门听政。然而,却是一个臣子也没有。崇祯正打算问侍候在身边的王承恩是怎么回事,此时正有一个小太监惶恐跑来朝崇祯禀告:“皇爷,顺军已经攻破外城了,现在正在攻打宫城,奴婢们正在拼死抵抗,请皇爷赶快离城”。
崇祯此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此时他做了一个决定,命侍卫们将三个儿子分别趁乱带离北京城,然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妻女受辱,崇祯先杀妻后杀女,随后本想自尽,但终因王承恩的劝谏而放弃。随后与大伴王承恩换上便服,从密道逃到了宫城附近的煤山。
此时,崇祯看见皇宫内外浓烟滚滚,喊杀声不绝,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悲怆,仰天恸哭。哭完,他命王承恩在一棵歪脖子树上悬挂好白绫,在王承恩的伺候下,走完了最后一程。王承恩随后也在旁边伴驾而去,史称甲申国难,大明帝国崇祯一朝自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