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挑夫、客商、马帮在此路过。马蹄哒哒地敲打着石板 , 发出清脆的响声,伴随着骡马的铃铛声, 和着赶马人的吆喝声组成了一支和谐的交响曲。
街道两边都是木板做成的板壁屋,白天做生意,木板便一块一块的取下来,晚上再一快一块安装上去,那时叫梭板门,门上两边挂着灯笼 。
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麻花、烧饼、当地的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有南货、杂货、还有马帮从外地驮进来的洋货。
下街比上街宽许多,有一所带四合院的小学。有药铺, 有烟铺、卖肉的、染坊、饭铺、布店、裁缝店、邮电所,还有客栈。
尤其是下街那家客栈的建筑,最具特色。主体房屋有四间铺面那么大,坐北朝南。
分楼上楼下,楼下是饭店,楼上是客房。它的廊檐下就是街道,廊檐的柱子与柱子之间装有一尺多宽的木板条凳。
过往的路人,客商,马队,累了都可以在这里休息,躲避雨雪。所以他家的生意特别好。
上街、下街都有油炸坊,小镇四周的山里盛产桐子,木子。每到冬季两家油炸坊,就开始忙碌起来,经常半夜里都会传来打油师傅那悠扬、自由、散漫的号子声。
等到桐油、皮油打好装篓,这时就有外地客商找上门来洽谈生意。再雇当地的马帮运滨河市码头,然后上船运往远方。
也有精明的老板避免别人赚差价,自己雇马帮运往滨市进行交易,又是一番讨价还价后满载而归。
小镇一年四季都处在热闹与繁忙当中。
小镇虽处大山中,但有钱人不少。赚了钱,他们非常有远见。
有的去买田铺庄口。有的送儿女去外地读书,让他们在外面闯荡世界,回来后光宗耀祖。
镇上有一所小学,九个老师。三个是县教育局派来的,一个校长,一个是教育干事,还有一个是主任老师。
其他六个老师是镇上的本地人,其中两个女老师是两姐妹双胞胎。姐姐叫苏兰,妹妹叫苏梅。
两人长相如出一辙,很难分辨。只是气质上有一些差别。苏兰美而矜贵典雅,沉稳,冷傲。苏梅美艳,气质温润,似古典的小家碧玉。
俗话说,“高山出鹞子——美女”。在这偏远的深山古镇,年轻的姑娘一个比一个美,但唯有苏家姐妹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