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真男人要有晶圆厂

在九十年代末期,AMI的K6处理器是很流行的,AMI的K6 II甚至超过了因特尔的奔腾II,这让AMI彻底扬眉吐气,从此确立了与因特尔“绝代双骄”的地位。

当时,为了组装电脑,赵德彬到网吧去查了很多资料,精挑细选了一番,才选用了AMI的CPU。

因此,赵德彬记得,奠定AMI地位的K6 CPU并不是AMI独立开发的,而是AMI花了好几亿丑元收购了一家公司,用了那家公司586的技术搞出来的,而且,赵德彬隐隐约约记得,好像ICM也掺了一脚。

具体的时间赵德彬忘了,收购价他也记不清了(实际是1995年,AMI花了8.65亿丑元收购NextGen),甚至连收购对象的名字也很模糊,只记得叫“下一代”还是什么玩意的。

但是,现在想想,中夏文里的“下一代”翻译过来“Next Generation”,正好可以跟“NextGen”对应上。

而且,拉扎也说了,他本来是准备去找ICM帮忙的。

看来,前世,NextGen最后是成功请动了ICM的晶圆厂做了代工,直到NextGen被AMI收购。

将记忆与现实对应起来之后,赵德彬相通了很多关节。

这里要解释一个关键的问题:直到后世,在x86架构下的CPU市场,也仍是由因特尔和AMI联手垄断,其他厂商几乎没有生存空间,那么,AMI是凭什么坐稳了皇位呢?

赵德彬认为,AMI命运的转折点就在于对NextGen的收购上。

在拉扎的项目计划书中,NextGen正在酝酿的产品与赵德彬记忆中的AMI K6处理器非常像,特别是NextGen提出了“RISC86”,它将复杂而难以理解的x86指令集通过转译变为了固定长度的RISC微指令,这一点在深深影响了后来x86处理器的发展。

这种转变,使得AMI的CPU拥有了很多后处理器所具备的重要功能,比如动态分支预测、乱序执行、预测执行,以及第二级高速缓存专用总线等。

这种技术理念远比AMI和其他因特尔的竞争者先进得多,远不是现在那些追求“便宜又大碗”的厂商可以相提并论的,AMI后面也是靠着NextGen的技术飞升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到这里,赵德彬认为此时收购NextGen是一个非常合算的买卖,毕竟AMI在几年后收购已经有成熟技术和产品的NextGen的时候可是花了很多钱的,而现在的NextGen,可还处在吃了上顿没下顿、青黄不接的时期,赵德彬只需要花费很少的代价就可以将NextGen收入囊中。

于是,赵德彬放下项目资料,转而向拉扎提问:“那么,请告诉我,我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让你们完成的586项目?”

拉扎惴惴不安地回答:

“赵先生,我们公司的收购价和运营成本并不高,我们公司现在只有不到30名技术人员,如果可以扩充到100人的话,基本上每月花费会在一百万丑元左右。

目前,我们的支出每个月都很稳定,因为公司每个月都会把钱花光,然后我会以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再过一个月,然后每个月循环往复,一直都是这样……

实不相瞒,我们NextGen是硅谷历史上最难成功的公司之一,我们不仅没钱,还缺人,全靠核心技术团队支撑着,这是事实。

但我们的产品有优点,相同的性能、更小的芯片尺寸,我们的卖价可以比因特尔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