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冲志的大气,引起周围人的好评。
这些天张冲志发在Arxiv上的两篇论文已传开,天文物理杂志的论文申核已过,他的名气渐渐大起来,这对他穿棱于各个实验室学习参观很有助益。
张冲志参观学习的实验室主要是超环面仪器实验(ATLAS)和紧凑渺子线圈实验(CMS)这两个实验的目的基本相同,但它们的磁铁系统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技术制造设计,都是为了寻找希格斯玻色子、额外维度以及构成暗物质的粒子等。
ATLAS探测器长46米,高25米,宽25米,重量7000吨,采用8个长25长的超导磁铁线圈组成,有1700多各科学家参与实验。
CMS探测器长21米,宽18米,高15米,重1.5万吨,是在一个巨型螺管式磁铁上建成的,采用园柱形超导线圈,可产生4特斯拉的磁场,这个强度相当于地球磁场的10万倍,有2000多名科学家参与实验。
每天与这些大型的机器打交道,实验室内分成许多研究单位,到处是流动的人,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
咸腾教授研究的方向就是揭示宇宙起源的奥秘,他的“弦”达到普朗克尺寸即10的负34次方米,时间达到普朗克时刻为10的负43次方秒。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这些都是正常的理论,这些物质的质量通过积累增大起来。
当将质子和中子分解开,发现它们是由夸克和胶子组成,理论上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上夸克两个下夸克组成,但是当测量上下夸克质量时,却出现了重大的差异。
上夸克质量为1.7到3.3(Mev/c2)之间,下夸克质量为4.1至5.8(Mev/c2)之间,它们三个夸克的质量加起来还不到质子或中子质量的2%,胶子又没有质量,那么剩下的质量来自那里?
这还不是这些基本原子碎片的唯一奥秘,核子的自旋同样令人费解——其中的夸克自旋还无法解释。
现在科学家认为自旋、质量和其他核子特性是由夸克和胶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产生的,但是究竟如何发生这种情况尚不清楚。
于是针对这种情况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象量子色动力学(QCD)就是其冲志一,这一理论非常难以计算。
威滕.爱德华的M理论,其难以理解和计算更在量子色动力学之上,他也正想通过了解强子间的撞击,促进弦理论的完善。
但是弦理论所需要的撞击能量在万Tev级别,现在的几十Tev级别差着最少两个数量级,这个区间被称为“能量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