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试飞与准备

“当然了,你手上这个就是民间用的,讲究个轻便和多功能。

把手用的都是轻材料,强度是足够的,但硬度却是不足。

真要军用还得是用钢,碳纤维和铝材都太娇贵,表面容易被硬物划伤,碳纤维脆性还大,都不如钢铁皮实耐用,打起仗来还能当砍刀用。”王旭拿过铲子,一边解释,一边折叠,展示着这把工兵铲的功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啊,王哥,我可记住了,回头给我们弄几把呗,这边拉练都得挖坑躲雪,有这东西就方便了。”中校李国庆眼睛更亮了,和李云龙似的,老李家都这德行?哦,对了,这会儿还没《亮剑》呢。

不过,这个年代的部队真心缺东西,你就看这么多年了,87式军服都没完全普及,好多军官都是只有常服没有礼服的。

所以,这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军官都有捡破烂的习惯,玩笑话,王旭这可是上级叮嘱过的,说话好使的主,必须接待到位。

“你们不是空军吗?还拉练?”王旭有些不解,陆军拉练是正常的,空军拉练不是扯吗。

“经费不足,飞行训练不足,我们也没啥活干,就只能多练体能了。”李国庆有些唏嘘,王旭和他聊过,他是飞行员出身,受了伤又不想退役,才转的地勤。

“确实艰苦,现在国家缺钱啊。”王旭只能跟着感慨,这种大局的东西,他真的毫无办法,这会儿好多军队连伙食都无法完全保障,别说是训练了。

王旭那里搞出来不少新技术,上面大多只是试验一下,做一下技术储备,根本没钱铺开了搞研究。

除了几个重点型号以外,剩下的几乎是能停的都差不多停了,王旭能影响到的地方依旧非常有限。当然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比如某个数字研究所正在搞的那个雷达进度就蛮快的。

这会儿国家的改革重点还是民生和经济,这会儿的国有经济改革牵扯了国家大量的精力,要等这些事情理顺之后,才能真正腾出手来重新疏理复杂的军事科研体系。

这是急也急不来的,好多事情欲速则不达,王旭不在其位,也绝不会乱建议,他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你们今天打算飞一飞吗?”李国庆把工兵铲交还给那个排长,让他继续挖坑去了,自己则拉着王旭往无人机那边走。

虽然大小只是个大航模的水准,但到底还是飞机,李国庆还是非常有兴趣的。

“嗯,这次主要是来测试四轴和八轴两种,不过我们统一叫四轴,飞控差别不是很大,只是劲更大一些而已,来,我带你参观一下。”

“你们这飞机够轻的啊。”李国庆看王旭一只手轻飘飘地拿起一架四轴无人机向他展示,很是惊讶地说。

“嗯,主要是电池重,现在的电机还不是很过关,有点费电,另外主控电路和传感器也非常费电,所以不得不多上电池。

即便结构上已经用上了碳纤维,还去掉了各种活动机构,结果整体还是有些重。

再过些年,那个大家伙都不会超过二十斤。”王旭掂了掂手上的无人机,和他印象中未来无人机比还是重多了。

“这就够轻的了,虽然个头算不上大,但你毕竟要扛着个摄像机飞的,那个摄像机也得十多斤吧。”李国庆接过无人机,仔细地体会重量,还研究了一下大概的结构。

“差不多,还要重些,这是胶片的,里面的胶片就很重,加上镜头,电池什么的,都是死重的东西,现在集成度不够,暂时只能凑合用,一点点提升集成度。”王旭一说起这个就来兴趣,一肚子意见。

没法子,各种加工能力、继承能力的限制下,用了太多的妥协方案,实时图像的传送用的是模拟电路的电视方案你敢信?

没法子,数字化传输对芯片要求太高,能有个看大致样子的图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还要什么自行车,这可不是二十年后。

能用就行,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超乎寻常的小型化了,总比人手工抱着个巨大摄影机,挂在直升机上拍省事多了不是。

别的不说,仅仅360度旋转这一技能,就不是现在所有的空中平台能够比拟的,更别说什么自稳定的空中云台了。

云台加摄影机的方案已经被上面看上了,据说是打算弄在“空中美男子”的改型上面,王旭弄出来的镜头同样很不错,某数字编号的光学研究所特意派了两个技工师傅跟着做学徒呢,和海鸥厂的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