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我们看到的许多黑科技,都是从这个年代开始投入的。
浪潮、方正、同方、长城,九天,甚至华为和中兴,这些公司都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别奇怪,通讯公司也加入了进来,堆叠的计算单元与主机间的通信本来就是项目中的重大难点。
小主,
和第一代超算项目的研制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一次几乎承担主力的都是商业公司了。
这说明什么,当然是二代的工作站已经在路上了啊。
而GIT对于工作站和服务器的支持,显然是以COS为第一优先的,这导致了大量的潜在客户开始转投GIT系。
比如,最近,他们明显的注意到GIT某些项目的更新频率,贡献者数量,国籍都在明显的上升,进而分析出西方IT行业的动向。
王旭知道这些,还是姜主任告诉他的,自从上次的会议之后,GIT向各大学转移的工作明显加快,而且,有关部门关于GIT上面的各种数据的重视也明显提升。
而且,这东西需要的制程已经超过了现在世界所拥有的制程极限了,哪怕是国外都没有这样的设备,所以,还得研发设备。
这还仅仅是国内的,其实由于这一体系的开放性,这一次虽然还没有搞国际合作,但下一次几乎是可以肯定会吸收国外的企业一起玩了。
特别是王旭搞出了一连串的软硬件产品,并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后,这方面的投入显着加强了。
但最近,似乎风向有点不对头了,个人电脑似乎也有一些人开始转向使用图形化更方便的COS的各种发布版本。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家稍微有了点家底,于是也就开始陆续投入一些大项目。
这就是GIT国际化的力量,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研究,国际上的合作与竞争,在一个小小的GIT上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变化。
计划可以在商业公司内部就进行抉择,而无须各种项目审批之类的关卡。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上面的数据,居然能在某种程度上分析出很多海外的商业行为。
这一次,可不算是王旭主导的项目了,虽然王旭自身依旧在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数不清的科研人员真的已经成长起来了。
至于芯片,那更是只能进行基本的描述了,里面的设计图实在太复杂了,除非王旭非常仔细地用软件一点点画出来,否则,他就只能选择找人研制。
这一次增加对Power PC的支持,就是因为IBM这种IT行业的老大哥都愿意下场支持了。
对于王旭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一样的产品。
原来承担重要研发工作的计算所,科研单位几乎都把关于这部分的研发独立出来,公司化运营了。
王旭那些天就是这么干的,两个秘书被指使得团团转,他在那里口述,然后秘书录入电脑。
新一代的超算计划,会使用Intel的奔腾处理器或者IBM的新一代PowerPC芯片作为主芯片,也就是CPU。
更何况还被汉芯事件折腾了一把,弄得好多年从上到下没人敢碰这个东西了。
看到一个技术不错,摘抄出来,写报告,说明技术参数和指标,然后装订成册。
这就不能不让这些传统服务器和工作站厂商着急了。
前世就是这样,进入2000年后,这些项目开始有了产出,到了2010年左右的时候,出现了集中爆发的现象。
王旭非常欣喜地看到了这样的变化,他甚至有感觉,可能在下一代的研制,都完全无须自己的介入了,只需要到时候换机器就行了。
整个八十年代,欧洲和小日子在个人电脑时代几乎是全面溃败,不仅仅是无法出口,连自己的市场都被个人电脑的潮流冲得乱七八糟。